作者简介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太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冲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届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

内容简介

《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通过对于李卓吾和阳明学的阐释,对于中国前近代不同于西方的路向进行了辨析,认为“在中国思想中存在着不同于欧洲思想史的展开的中国独自的思想史的展开”,反对一般常见的、以欧洲的历史展开和价值观为基准的西方中心论历史观,从而在中国内在的思想理路中寻找中国的“近代”及其“屈折与发展”;他还打破了在日本通行的对于李卓吾童心说是个人主义表现的肤浅说法,把李卓吾晚期的复杂思想,特别是佛教思想在他身上的独特体现推向对于明代思想本身的解释。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太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冲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届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一个小标点
    之前正好读过王阳明和李贽。做得很细,这是日本学者突出优点,但有时也易失之琐细,这点上沟口不如宫崎。如同王阳明之于岛田,沟口以学术与生命热情推至幕前的是李卓吾。沟口认为,阳明的良知是针对里甲秩序松动的秩序重建,非朱熹体制理学的自上而下教化(新民),而是发挥民众能动性(亲民)的乡村重建;东林党人及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是从富民主导的乡村共同体出发,为民争利毋宁是为富民争利;张居正试图加强中央力量,振兴皇帝专制,与东林党等地方分权矛盾;李贽是在国家共同体和里甲框架内,试图以市民欲望为主体,以民-君臣代替君臣-民,与东林党等臣-君民矛盾。从宋到明清,是富民试图从君民一元中分权的过程;再到民国及毛也是政治秩序承担者从为政阶层向一般庶民扩展的过程。沟口试图从中国自身理路中寻找“近代”及其“屈折与发展”。02-03
  • 维舟
    多年前读过的经典,当时钦佩无似,后来了解其脉络(问题意识、对话与批判的对象),渐觉这也并非定论,倒不如说是新问题的出发点,也有学术史的价值。对错且不论,它本身就展现了思想史的可能性。07-02
  • 愚公
    沟口这部书作品,显然是受岛田虔次的影响,不过他不满,所以写了这样一部酣畅淋漓的作品。这本书的主人公当然是李贽,而这恰恰是岛田的终点。在这部书中,有之后许多作品的影子,比如李卓吾、东林派、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国近代思想等关键问题。这是沟口著作的开始,也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作品。09-25
  • 燚燚燚燚燚
    日本是把古今东西融会贯通的榜样,值得学习12-02
  • 桴齋
    寫得不錯,但這段用思想史處理太簡化了。11-2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