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曹恺,生于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在影视媒体工作多年,2000年后创立个人工作室,成为独立制片人、撰稿人、导演。自1994年起介入当代艺术领域,以录像、摄影、装置等为主要艺术媒介,多次参加国内外前卫艺术活动,参与策划了第一届及第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是目前国内重要的录像艺术家。学术研究范畴横跨录像艺术的创作及批评、非剧情片史、纪录片、实验电影等多个方面,曾在高校开设新媒体艺术、实验短片等边缘性影视课程。学术文章散见于《今日先锋》、《人文艺术》、《世界美术》等艺术类刊物。

内容简介

以DV数字技术为标签的第三次影像技术革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突兀的姿态入侵中国,引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DV革命运动,由此深刻地改变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人文生态环境。在纪录片领域和实验影像领域,影响尤为显著。经过短短数年时间的演变,在风起云涌的DV革命运动即将落潮之时,清理其人文历史、技术历史的线索,阐释新坐标点上产生的一些新概念,已经成为影像艺术在当下之急所。

《纪录与实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纵向追溯了“纪录”和“实验”这两大影像类型的历史缘起,并切入到小型摄录器材的历史发展轨迹,探究了DV的技术历史渊源;同时,在国内DV革命运动的大框架下,横跨“纪录”和“实验”两大领域的交集,作了一次横向飞行的鸟瞰,并由此延伸到全球性的电影数字化转型趋势;最后对DV最终被学院化、商业化、大众化的可能性做了前瞻。《纪录与实验》是一部整合了数字技术历史和影像艺术历史的复合型著作,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和阐释了DV对于影像艺术的革命性意义。

“纪录”和“实验”,代表了影像能指的两个极端。

“纪录”是最朴素的影像表达方式,它只需要通过摄影机的镜头如实地记录现实空间即可。“实验”是最复杂的影像表达方式,它在最大程度上探究了影像语言所能够表述的各种模式。

影像的纪录和实验,是两部与传统电影史平行发展的影像历史,这两部历史各自成体系,而在某些历史坐标上,又会彼此交合纠缠。进入21世纪的数字影像时代,这两部历史不约而同地碰撞在DV这个坐标点上,DV的出现使得“纪录”和“实验”这两种形态的影像解脱了器材技术上的束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于是,这两部平行的影像历史--“影像纪录”和“影像实验”,在我们面前同时展开了其历史的线索。

曹恺,生于196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曾在影视媒体工作多年,2000年后创立个人工作室,成为独立制片人、撰稿人、导演。自1994年起介入当代艺术领域,以录像、摄影、装置等为主要艺术媒介,多次参加国内外前卫艺术活动,参与策划了第一届及第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是目前国内重要的录像艺术家。学术研究范畴横跨录像艺术的创作及批评、非剧情片史、纪录片、实验电影等多个方面,曾在高校开设新媒体艺术、实验短片等边缘性影视课程。学术文章散见于《今日先锋》、《人文艺术》、《世界美术》等艺术类刊物。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T3的小喇叭
    三星半吧......有点水这本书,不过很有文献价值,而且莫名的有一种作者超级自恋的赶脚.......03-12
  • 天蝎大妞
    关于DV以及先锋试验片的一本基础书籍04-25
  • Eco
    CIFF,第十一届中国独立影像展正在南京举行,作为创办者,曹恺的这本书和这个展览一样,似乎都是作为电影的一种补充、对抗与他者?那么,影像除了电影以外就是他所谓的独立影像了吧?我的意思是,他还是从电影的那一之流来写电影之外的电影,当代艺术中的影像在他这也被归为电影的一种第三方声音、甚至有一种鄙夷的态度来描述这种存在。那么他就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被电影的边缘,另一方面又不屑于与艺术为伍。最后的结果,独立的态度不够鲜明,陷入一种谄媚与不屑的含混与暧昧之中。作为电影的第三方声音,绝对不是独立影像,而是要从当代艺术出发。从电影内部对电影的背叛甚至批判绝对是不彻底的,必须来自“电影的体制之外”,那就是当代艺术。书的质量先不说,单从这一点,只能三颗星。11-17
  • 樾焱
    读完,需要再重新整理下导图。大概科普了下国内外录像起源、实验电影与纪录电影的渊源问题。读完只觉得门派之争大过影像本身,DV-数字化影像如今已经是影像民主的主力,胶片时代一去不复返。但是平台影像又浮起,建制派力量永远伟大,令人生畏。红色白色之间很难找到人色。02-07
  • 猫爷
    看完此书正好在学校看了国际录像展,应时应景,掌握历史就是掌握创作途径。08-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