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1904年11月28日,南希•米特福德出生于伦敦。她是里兹代尔男爵二世家族的长女,下面有五个妹妹,包括戴安娜•莫斯利夫人、德文郡公爵夫人黛博拉(Deborah)和杰西卡。在自传《荣耀与背叛》(Hons and Rebels)一书中,杰西卡向世人描述了米特福德家族的历史。米特福德姐妹在“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和伦敦的战火中长大成人,并因她们的美貌,她们身上那股上流社会的玩世作风以及政治方面的忠贞不二而闻名于世。南希曾为《女士》(The Lady)和《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撰写过专栏文章,也曾创作过一系列流行小说,其中包括《追逐爱情》和《恋恋冬季》。这两部作品详细叙述了拉德利特(Radlett)六姐妹各自的上流社会恋情。在20世纪50年代,南希开始创作历史人物传记。她的作品《太阳王》记述了路易十四的生平,成为享誉世界的畅销书。《腓特烈大帝》是她的最后一部著作,写完此书后不久,她即罹患霍奇金淋巴病而于1973年6月30日病逝。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腓特烈大帝》是一部讲述德意志最伟大的君王、普鲁士“开明君主”腓特烈二世一生的历史作品,作者为英国著名贵族女作家南希•米特福德。这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堪称是以毕生之学向腓特烈大帝的致敬之作。

腓特烈二世从小就试图摆脱他的独裁父亲,但后来却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热爱吹奏长笛,并致力于研究艺术和法国文学,还与伏尔泰建立了长期但波折的友谊。他是一位军事天才,扩大了帝国的边界,但也促进了宗教宽容、经济改革,并为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基础。南希•米特福德将这位闪耀人物的所有矛盾和成就融入了这部引人入胜、详尽深刻的作品中。全书以大量史实研究为基础,论证精炼、风格轻快、描摹生动、刻画入微,详细讲述了腓特烈二世从文艺爱好者转变为铁血君王的历程,不仅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巴伐利亚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恢弘场景,也有18世纪启蒙时代的宫廷文化、思想风尚和学者志趣,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知识性的通俗作品。

【编辑推荐】:

传奇女作家的“天鹅之歌”为何会选择以“武功”著称于世的腓特烈大帝?在写给美国学者、18世纪文学研究专家罗伯特·哈尔斯班德(Robert Halsband)教授的信中,南希·米特福德给了我们答案——我对腓特烈大帝的痴迷难以用语言描述,然而令我感到困惑的是,其他作家居然把他的一生描述得如此枯燥乏味。

经由爱慕者米特福德的妙笔,腓特烈大帝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既是王国的英雄、战时的领袖,又是饱受启蒙理性熏陶的开明君主。他开疆拓土,杀伐决断;又心思细腻,爱民如子。在他治下,普鲁士军事强盛、政治清明,思想活跃,宗教宽容,这位“国家第一公仆”的成就令人惊叹。

除却宏大叙事,女性作家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格外动人的细节日常。腓特烈极为自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早起;但在严格作息的背后,又有着可爱的一面——5点起床后必须连续吹奏四遍他心爱的长笛……

谁能不爱这样的腓特烈大帝?

【媒体评论】:

米德福德小姐关注诙谐、时尚的东西,但除此之外,人们也惊叹于她浓缩、解释复杂事件的能力。——《新政治家周刊》

《腓特烈大帝》将成为最具权威性的人物传记。——《每日电讯报》

将平凡的史料打造成引人入胜的文学素材,这一技能令所有历史学家羡慕不已。——著名文学评论家、《地平线》杂志创始人西里尔·康诺利

南希·米特福德不仅是历史学家,也是一流的文学家,其文学风格酷似简·奥斯汀,堪称“伟大的小说家”。——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简·斯迈利


1904年11月28日,南希•米特福德出生于伦敦。她是里兹代尔男爵二世家族的长女,下面有五个妹妹,包括戴安娜•莫斯利夫人、德文郡公爵夫人黛博拉(Deborah)和杰西卡。在自传《荣耀与背叛》(Hons and Rebels)一书中,杰西卡向世人描述了米特福德家族的历史。米特福德姐妹在“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和伦敦的战火中长大成人,并因她们的美貌,她们身上那股上流社会的玩世作风以及政治方面的忠贞不二而闻名于世。南希曾为《女士》(The Lady)和《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撰写过专栏文章,也曾创作过一系列流行小说,其中包括《追逐爱情》和《恋恋冬季》。这两部作品详细叙述了拉德利特(Radlett)六姐妹各自的上流社会恋情。在20世纪50年代,南希开始创作历史人物传记。她的作品《太阳王》记述了路易十四的生平...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雲外憧憬
    腓特烈二世,拿破仑与希特勒的偶像,无忧宫的主人,伟大的战略家,十级长笛演奏家,精神法国人,伏尔泰一生又爱又恨的朋友,他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欧洲,身边环绕的总是诗人,智者与英俊的青年军官,这就是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一名充满魅力的“哲人王”。07-31
  • 齐树
    这本传记,无论是材料整理能力,还是对传主的生平刻画,都很一般。作者继承了英式“冷笑话”风格,在很多地方不动声色地抖机灵,比如:“腓特烈二世致信玛丽亚·特蕾莎,要求她澄清——在普鲁士边境地区的军事集结是否意味着战争。他希望能够得到直截了当的答复,而不是像神谕那样含混不清”(205)。但有关男同性恋、与伏尔泰之交往的描写,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对于腓特烈二世这样的伟人的私生活偏好的探微、继而卖弄,甚至腐蚀了传记本应有的严肃感,透露出市井小说的风尘气息。历史地看,大帝在国家事务上的态度(允许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都是超出了当时历史限制的。这足以显示大帝本人在治理国家上的不拘一格,相比于受困宗教冲突和高压制裁的其他欧洲国家而言,可以称得上是技高一筹了。最后作结:是前拿破仑时代的最后一个伟人了。03-15
  • 玉衡星
    很精彩的传记,于战场决策、具体施政等军政方面的描写较为简略,对腓特烈二世个人的人际关系、生平喜恶则着墨颇多,其个性、形象也因之凸显。另外,关于腓特烈二世是同性恋的说法,此书基本秉持公允的立场,认为多半系伏尔泰和英国驻普大使汉伯里·威廉姆斯等人造的谣。02-02
  • 千人一面千人
    从七年战争的章节开始这本书就没有了轻松的八卦氛围,变得万分悲痛,又因腓特烈的品格而显得高贵无比。历史类书籍里那些从某人的诞生写到他吐出最后一口呼吸的最伤人,即使好运气和好头脑还有坚强的性格使命运向他微笑过,最后一页也永远是被苍老和病痛书写。生命尽头带走了他被压力和王国逼得尖酸刻薄的脾气,重新变回本来的柔和优雅。他和利涅亲王谈论儿辈们的婚姻和在无忧宫模仿维吉尔试图栽种水果的往事,他回忆起来就像一个幸福或是不幸的疯子看着透明蝴蝶在飞舞,因为只剩他一个人见过它振翅的样子,但腓特烈二世依然值得自己的臣民为之骄傲,我再引一次哈夫纳的评价“他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都是一位伟大的国王——有着一颗破碎的心灵。”米德福特一定非常同情和喜欢腓特烈,这本的笔调比写伏尔泰那本的要严肃得多,也温柔得多。01-11
  • 秦时暮
    “他生前就在无忧宫山坡上为自己准备好了坟墓,与他的狗和马葬在一起。”11-1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