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江湖》等著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获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17),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2016)、重点(2015)、青年(2009)项目及教育部(2014、2009)、霍英东基金(2012)项目。

内容简介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地方性的限制所导致的“熟悉”因此成为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熟人社会”也因此成为人们描述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理论模型。然而,当前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显著变迁,亟须多维度揭示、深描、解释这种变迁。为此,《半熟人社会》以“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这一判断为总纲,基于多年来的田野调查,从村庄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多个村庄的材料,分析乡村社会在面对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变化的情况下,多个维度方面发生的变化, 包括人情面子、传统仪式、人群分化、派别和人际关系、混混、“气”、婚姻关系、治理方式等,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结构—文化—价值”的分析框架,深入探讨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变迁。《半熟人社会》适合乡村研究者、社会科学爱好者阅读。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江湖》等著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获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17),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2016)、重点(2015)、青年(2009)项目及教育部(2014、2009)、霍英东基金(2012)项目。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cancel
    第3章面子竞争和第15章婚姻那章写的很好。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不同地区的田野调查的结果。挺大而范的。单独某个村的调查反而显得不是很精细了07-20
  • 寻川
    事实描述很能抓住重点,概括得也很好,足见田野功夫到位。问题是一旦离开了事实层面就开始抓瞎。且不说字里行间(特别是每一个带感叹号的句子)都散发着浓浓的“我是卫道士”那味儿;把浙东农村和江汉平原农村的阶层结构区别归结于受到儒家文化熏染程度的不同,这是认真的吗…04-15
  • 頨譞
    全部精华内容集中在前言部分,即在费孝通“熟人社会”基础上对“半熟人社会”概念的阐释,但正文实在无甚客观之处,甚至可以说离题万里。11-28
  • 桃梨.キララ
    “熟人社会”一词由费孝通先生根据中国的民情提出,目前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城市中的生活明显“人情”压力少了很多,除了过年亲戚们聚在一起。而乡村还是“半熟人社会”,没有以前宗族关系,但是人情事故还是很压抑,关系网复杂,因为一句话而引得人命关天。现在有些学者在网上说还有20年,中国就没有农村了,看吧,谁知道呢。01-28
  • 智术师
    本书实际上是对旧著(主要是《乡村江湖》)的选编与重新改写,坦白讲,这种著书方法实在过于投机取巧。01-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