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地方性的限制所导致的“熟悉”因此成为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熟人社会”也因此成为人们描述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理论模型。然而,当前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显著变迁,亟须多维度揭示、深描、解释这种变迁。为此,《半熟人社会》以“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这一判断为总纲,基于多年来的田野调查,从村庄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多个村庄的材料,分析乡村社会在面对社会变迁、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变化的情况下,多个维度方面发生的变化, 包括人情面子、传统仪式、人群分化、派别和人际关系、混混、“气”、婚姻关系、治理方式等,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结构—文化—价值”的分析框架,深入探讨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变迁。《半熟人社会》适合乡村研究者、社会科学爱好者阅读。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江湖》等著作。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6),获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17),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2016)、重点(2015)、青年(2009)项目及教育部(2014、2009)、霍英东基金(2012)项目。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