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由巫到礼 释礼归仁》由正文4篇、附录3篇构成,其中2014年新作3篇。全书从古代中国文化、哲学的源头出发,揭示所谓巫史传统,进而讨论巫对中国“大传统”的影响,形成了礼,礼的发展则生发出仁,巫与“小传统”的结合,则形成时至今日尚存的巫术,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内在里路进行了系统化地阐释。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放空的JM
    写得深切我心,但明显这个level并不高,很多处逻辑跟不上思想,糊里糊涂无法自圆其说,不能打五星。。而且为什么同样的巫,一者发展出宗教,一者发展出礼教,需要更细致的研究,那也是更有价值的。02-15
  • Alan
    李认为上古的“巫”传统在经过理性化、建制化成为“礼”制度,并在孔子那里进一步发展和“情”连接,导致了中国思想传统中“一个世界”的此世性,而同时由于巫文化的遗留,又使日常带有神圣性。有趣的猜想,对文学研究应该格外有启发。06-05
  • Fitzcarraldo
    进一步说:绘事后素,见素抱朴06-05
  • nile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似乎以家庭为原子。人们以“父父子子”的家庭规范为蓝本,实践“君君臣臣”的政治规范。而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则以个人为原子,以“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为基本假设,推导出种种近代政治理论。为何中西会出现这种分野,李泽厚这本偏随笔风格的小书给了不少启发10-13
  • 和光
    梁老师说我是“原教旨主义者”,我暂且认为是夸我吧。起码中国文化真的是信息随时间,能量逐级递减。经过李泽厚先生的解读,孔子的思想越发时空穿透性,根本不必需后来的荀子、孟子、心学、理学。老子是“无情辩证法”,孔子乃“有情宇宙观”。对“有”的关照与升华是孔子仁学的核心——情理结构。以此承载Kant的理性动力、Hume的情感助力、而与Marx的物质基础生产劳动接通。上一次文艺复兴从宗教中解放,第二次文艺复兴则期待从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再一次寻找和确认人的感性自身。“天人合一”,自然与人事不分,这便阻碍自然律观念的产生,类比不是逻辑、演绎、归纳和实验。巫——礼——仁:放大自己的主体力量,通过自己的活动使神明出来。但关注的是群体,非个体。这是中国的形而上学。11-13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