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1930- ),出生于美国犹太人家庭,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1972)、《文化与实践理由》(1972)以及《历史之岛》(1985)等,这些著作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简介

在《亲属关系是什么,不是什么》中作者司马少林(萨林斯)旁征博引,梳理摩尔根之后百余年来西方人类学的亲属制度研究,涉及涂尔干、施耐德等影响深远的学者的亲属制度理论,尤其是建构论、解构论和族性生理学等。作者在《亲属关系是什么,不是什么》中主要讨论人类学亲属研究中的思想,而非具体的亲属制度研究技术或术语。他把这些思想放置到广义的西方思想脉络之中,延续他在《文化与实践理性》中提出的文化论。《亲属关系是什么,不是什么》在国外已经引起较大范围的讨论,是我们理解近来诸多相关文本的一个关键性参照。

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1930- ),出生于美国犹太人家庭,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1972)、《文化与实践理由》(1972)以及《历史之岛》(1985)等,这些著作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Rachel秋秋
    萨林斯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也可以用里面的内容来进行引用。主要是他的观点格局比较大。亲属制度不仅仅是血缘的。也是文化的 共生的 共同利益的。所以看他者的时候可以多想着有什么连接,少想着有什么区隔。11-02
  • 林若
    虽然本丛书的挑选向来是盯名家不讲脉络 但是就本书而言 没有相关哲学和人类学讨论语境的介绍真的太难读了;加上刷新下限的翻译 emmm (评分针对策划选书和翻译 非对原著作评)06-04
  • jasper.z
    按我粗浅的理解,所谓的“亲属关系”就是人类共同体本质在“本土”的狭窄空间中的体现,在所谓的“存在的相互性”中逐渐建构出的一种社会结构/组织。初民社会几乎完全是“本土”的,“亲属关系”便能够代表此时所存在的几乎全部社会关系,而后世广域社会里,关系变得更为多样化,以至在现代生物学崛起,分类的思想深入人心后,对本土中“血缘”的强调造成了现代意义上对“亲属关系”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基础是其他社会关系,如现代常见的同学、客户、师生、领导等“他者”的存在。(btw,翻译确实有待进步。。。05-26
  • 路过…
    长论文,还可以。对于习以为常的观念/日常观念很有冲击力。10-04
  • 任小羊
    老旧的文化本质论,又加上了些近些年的相互性之类的做添头,到世界各地的民族志里头去语境的搜罗一些片段来证明,都什么年代了还玩静态的宇宙神学。就像萨林斯讥讽施耐德的亲属批判是在错误的观念架构前提下的概念操作,他自己的建构不也是一种概念游戏,而且更呆板无趣,披着反“西方”(生物论、自利论)的西方中心主义,不是又落回施耐德的批判范畴内咯,比施耐德差远了。10-24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