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山革命」與香港關係十分密切,在香港的活動尤為豐富多彩。孫中山在香港完成了自己的西醫學業,1895年在香港建立了興中會總機關。只是由於策劃廣州起義失敗,才被迫長期離開香港,直到1911年12月下旬才經由香港回國。1905年在東京成立的同盟會,仍然以香港為推動革命的海外基地。而在其後成立的中華革命黨和中國國民黨,也始終以香港作為反袁、護國、護法等歷次革命運動的重要依託。香港為中國培育出一代革命偉人,並且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策源地。把香港視為近代自由民主思想的搖籃與辛亥革命的源頭之一,已成為多數學者的共識,而且並非言過其實。
世祥長期在廣州、深圳執教,對香港研究興味特濃。從深圳大學退休以後,又應聘到香港樹仁大學工作,正好可以結合文獻鑽研與實地觀察為一體,更為深刻地認知香港,特別是認知孫中山與香港的歷史。以辛亥革命史研究的資深學者身分,在香港潛心撰寫《中山革命在香港 (1825-1925)》,可謂正得其所。──章開沅教授
莫世祥教授,1985至1988年師從華中師範大學校長章開沅教授,獲授歷史學博士學位。1988至1998年任教於暨南大學歷史系;1991年任該系系主任,1993年評聘為教授;1998至2007年調任深圳大學教授,兼任該校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深圳市政協委員。2007年起任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範圍包括中國近現代史、港澳台地區及中國經濟特區的歷史與現狀。著有《護法運動史》(1991)、《日落香江:香港對日作戰紀實》(1997)、《接合與更替》(1997)、《開放經濟的比較優勢:珠江口特區群及台灣的實証》(2003) 等。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