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María Luisa Bombal,1910—1980),智利作家,博尔赫斯与聂鲁达盛赞的拉丁美洲作家,作品融合了超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和情色主义,代表作有《最后的雾·穿裹尸衣的女人》《树》《玛利亚·格里塞尔达的故事》等。译者简介:段若川(1941—2003),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1964年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京大学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并于2002年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曾被选送到墨西哥、西班牙、智利进修或进行学术研究,是国内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和智利小说家多诺索、诗人米斯特拉尔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主要著作有《米斯特拉尔——高山的女儿》《安第斯山上的神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遭贬谪的缪斯——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等,译著有《维加戏剧选》《别墅》《这个星期天》《文学“爆炸”亲历记》《旁边的花园》《加冕礼》《恰似水于巧克力》《最后的雾》等。卜珊(1971—),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教授。主要译著有智利作家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穿裹尸衣的女人》、西班牙作家埃斯特·图斯盖兹《年年夏天那片海》等。

内容简介

博尔赫斯与聂鲁达盛赞的拉美文学声音

“智利的光辉与荣耀”

捕捉女性情感最深层的欲望和困境

一生仅有的一次激情,成为余生平淡生活中跳跃的火光

🔥编辑推荐

◎智利与聂鲁达、米斯特拉尔齐名的小说家,“智利的光辉与荣耀”,智利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小说的“优中之优”。聂鲁达在阿根廷当 大使时,邦巴尔曾寄住在他家,他们在厨房的同一张大理石餐桌上写作,就是在这张餐桌上,诞生了聂鲁达的名篇《大地上的居所》,也诞生了邦巴尔的惊世之作《最后的雾》。

◎博尔赫斯赞不绝口的拉美文学声音,称其作品为“我们美洲永远不能遗忘之书”。

◎打破生与死、梦与真实的界限,捕捉女性情感世界中最为本色的欲望与心理。

◎收录作者的两部代表作品:《最后的雾》——智利版的《廊桥遗梦》,一生仅有的一次激情,成为余生平淡生活中跳跃的火光;《穿裹尸衣的女人》则打破生死限制,以死去的女人的视角回顾一个女性的一生。

◎众多拉美文学大师的文学启蒙者,胡安·鲁尔福曾在采访中承认邦巴尔对其青年时代的影响,《穿裹尸衣的女人》中生与死的叙事把握对《佩德罗·巴拉莫》的创作影响至深;卡洛斯·富恩特斯也曾说过:“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

◎荣获里卡多·拉昌奖、华金·爱德华·贝略奖,20世纪智利小说的两大高峰之一。

◎邦巴尔作品的主角往往都是女性,她们看似软弱,对命运的无常无能为力,但她们不甘驯服,从不自欺,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并从中寻找到生存力量。

🔥内容简介

《最后的雾·穿裹尸衣的女人》收录了智利作家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的两部代表作品:《最后的雾》与《穿裹尸衣的女人》。

《最后的雾》是作者的处女作,一发表便在拉美文坛引起轰动,讲述一个年轻女人结婚后,发现丈夫一直深切怀念前妻,只把她当做前妻的替身,失落、痛苦、寂寞之下,她只能每天行尸走肉般地继续着没有希望、没有激情的生活。一个雾气弥漫的晚上,她鬼使神差般地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一直凭着对这次激情的回忆生活,但是丈夫突然问出的一句话,使她开始怀疑那一晚究竟是真实发生过还是一场梦,那晚遇到的人到底真实存在或只是她的幻觉……

《穿裹尸衣的女人》以一个死去的女性为主角,躺在灵床上的她虽然已经死去,却仍能看到、听到一切,一个个前来向她告别的亲人、朋友让女人回忆起这些人与自己的纠葛,她的初恋、她为他失去的孩子、她不爱但却痴迷于她之后又冷漠对她的丈夫、爱慕她的鳏夫邻居、她的儿子们、她美丽的儿媳……不断涌现的回忆串联起女人的一生……

🔥名人推荐

悲伤的魔法之书……我们美洲永远不能遗忘之书。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是我们所有人的母亲。

——卡洛斯·富恩特斯

我记得,刚到智利时,无论是在正规的书店或是集市上的旧书摊,我若是问店员,智利的哪一位作家的作品最值得推荐给中国读者,他们总是说,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写的《最后的雾》和《穿裹尸衣的女人》。

——《最后的雾》译者段若川

作者简介:

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María Luisa Bombal,1910—1980),智利作家,博尔赫斯与聂鲁达盛赞的拉丁美洲作家,作品融合了超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和情色主义,代表作有《最后的雾·穿裹尸衣的女人》《树》《玛利亚·格里塞尔达的故事》等。

译者简介:

段若川(1941—2003),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1964年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京大学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并于2002年获“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曾被选送到墨西哥、西班牙、智利进修或进行学术研究,是国内对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和智利小说家多诺索、诗人米斯特拉尔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主要著作有《米斯特拉尔——高山的女儿》《安第斯山上的神鹰——诺贝尔奖与魔幻现实主义》《遭贬谪的缪斯——玛利亚·路易莎·邦巴尔》等,译著有《维加戏剧选》《别墅》《这个星期天...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momo
    邦巴尔太妙了,故事里的主人公虽总在为男人痴狂,但其实除故事实际的女性主体之外,其余人、事、物皆为工具和幻梦,是将自我推至一种癫狂迷醉的助力。狂热追求爱的奴隶辩证转变成为爱的主人,或者说,“她”其实是不在意所有其他人,只沉溺专注自己的感受,决绝的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对一种超现实的爱的追逐,非常神经质。又,果然是气质问题,邦巴尔自己也是一个这么传奇的女人,她一生都活在(神经质的)爱和写作中,还曾经开枪打自己的ex并因此差点坐牢……(啊好想认识她)08-13
  • momo
    只有一个人,我碰到他会不禁发抖,可能今天、明天,或者十年之后我会碰到他。在这里,在一条林荫道的尽头,或者在城里的一个街角,我可能遇到他。也许我永远不会碰到他,不要紧,我觉得这世间充满各种可能,对我来说每一分钟都是等待,对我来说每一分钟都有它的激情。一夜又一夜,丹尼尔毫不动情地睡在我身旁,像是我兄弟一样。我宽容地温暖着他,因为几年以来,整个漫漫长夜,我都靠着另一个人的体温度过。我起来,悄无声息地点燃一盏灯,写道:我熟悉你肩膀的芬芳,从那天起我就属于你了。我想你,我将一辈子躺着等待你的到来,用你那强健的熟悉我的身体压在我身上,好像你一直就是我身体的主人一样。我从你的怀抱中挣脱,终日都在回忆着我勾你的脖颈,对着你的嘴叹息的情景”我写了,又撕掉。07-17
  • 室内滂沱
    爱情和其他魔鬼,死亡与种种忧伤。文风真就像是张爱玲的名句“洗了个热水澡”,氤氲,淋漓,物与物之间的间距极小,又全都是活物在不停生长,读这本书像是被滑烫的蟒蛇绞缠。玛丽亚·路易莎·邦巴尔虽是第一次接触,却好像正在读着自己最爱的人写出的东西。同时又联想到过去读过的虹影、林白的小说,还有汪天艾翻译的一些作品,其浓郁、深情,能劫掠读者的心。还觉得这也是一种格里耶式的“嫉妒者”视角,只不过在“词与物”中走向了“词”的那方,语言美到有毒。按现在时髦话说,也是POV视角,一个醋意大发的在场者,用毫不公允的立场看待身边最亲密的人,越爱他们越想他们死,死亡是痛苦的解药——有拉美小说典型的雨林哥特味,你能听得到树干的脉搏,因为地下有死者在哀怨不休。是完全以女性自我为中心的,是当前显学,同时又那么另类。08-24
  • Renééé
    太妙了,丧礼的描写到最终死者的死亡我都赞叹。然后果然女性作家的书写总有人评论“格局小了”,在抑制贬低女性写作的路上天南海北的懂王仅仅是出于习惯的评论都难辞其咎。02-16
  • R.
    可以当作两首抒情长诗来读,尤其《穿裹尸布的女人》。女性那被禁止的忧郁而致命的激情,在死后再死一遍,回到雾中、雨中、孕育生命的大地中。08-2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