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跃进,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1月到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任助教。1984—1986年就读于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回清华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1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研习汉魏六朝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

内容简介

一本在手,便可通晓中国文学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对于推动高端学术走向普通群众具有积极意义。全书分九编,从先秦至1949年,反映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多民族、不同阶层的文学。

刘跃进,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1月到清华大学文史教研组任助教。1984—1986年就读于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师从姜亮夫先生、郭在贻先生研习古典文献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其后回清华大学中文系任讲师。1988年至1991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曹道衡先生研习汉魏六朝文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秋彥小兔
    明清以下写得宛如名词解释的堆砌,目录原本看来有价值的问题,具体讨论三言两语带过,不出注,不提示异说,不介绍学术争论,可能因为定位在于简明吧。总体而言,和前序大开大合的批评相映照,正文全然没有解决其本身所提出的文学史著述的主要问题。另外,指定这样的通俗读本作为考研参考书,似乎也略显得滑稽。08-18
  • 东君
    颜面扫地!我读过的最糟糕的文学史,甚至在所有教材里也是最差的一档。1、目标受众不明(1)作为文学史,“史”太多而“文学”太少,且关键内容被稀释得极其松散,散布于大段无意义的铺陈间(2)重点不清,对考生极不友好,不宜作为考试用书(3)语体混乱,阅读感极差2、整体脉络问题极大(1)宏观上,虎头蛇尾,现代文学堪称灾难(2)微观上,各史段比重不合理,如北朝文学压过魏晋文学,这在任何文学史中都未曾见过(3)一个史段内,常出现极重要文人一笔带过,而在无关紧要的内容上大费笔墨的情况(4)一个章节内,体例杂乱,时而按时间排布,时而以集团排布,时而以文体排布,缺乏整体设计3、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直接照抄其他文学史文字!如《史记》一节的“个性与共性”部分,与袁行霈版文学史只字不差04-22
  • 阿含时
    只是当做课本很差,完全没有做到深入浅出。照着背,重点又跳来跳去。我很无语。10-16
  • 乔庄皮皮
    翻过,这本书的预期读者是谁?09-15
  • 枕江风
    我以为的“文学史”是以文为主,以史为线进行串联,这本的感觉是“史”大过“文”。全书的精华在序和每一编的概述部分,序很有学者风范,有强烈的对文学的热爱和使命感。概述部分逻辑清晰,文辞凝练优美,但具体到每一章节就散了。如果只挑概述部分看,可以帮读者疏通文学发展脉络,详细看的话却太过庞杂不明重点,作为考研参考书有点坑考生啊01-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