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當代美國社會學大師。1922年生於加拿大愛博他省(Alberta)的曼維爾市(Manville),195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賓州大學。1982年獲選為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高夫曼曾是全球薪水最高的社會學教授,一生不願接受訪問、不立學派、不立鉅型理論,連照片都極少。但為了研究,他的身影卻不停穿梭在小島、精神病院、賭場等地,一步步探索從沒人認為重要的「面對面互動」領域,讓這個新的視野誕生、開展,以致影響後世甚巨。著作包括《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1959)、《精神病院》(Asylum, 1961)、《相遇》(Encounter, 1961)、《公共場所的行為》(Behavior in Public Places, 1963)、《污名》(Stigma, 1963)、《互動儀式》(Interaction Ritual, 1967)、《策略互動》(Strategic Interaction, 1969)、《公共場合的關係》(Relations in Public, 1971)、《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 1974)、《性別廣告》(Gender Advertisements, 1976)、《談話的形式》(Forms of Talk, 1981)。

内容简介

《污名》是一場極富啟發性的考察旅程,探索著一群無法符合社會所稱「正常」標準之人的生命情境。這群人由於不能得到社會的完整接納,於是成了被污名化的人。身體殘缺者、精神疾病患者、吸毒者、賣淫者、或因其他各種原因而遭放逐者,都必須不斷努力適應自己不穩定的身分認同。他們的自我形象始終對抗著別人強加在他們身上的形象。

社會學大師高夫曼廣泛運用各種自傳與案例研究的材料,分析被污名化之人對自身的感受,以及他們與「正常人」之間的關係。他探討這些人用來處理遭受他人排斥時的各式策略,以及他們所投射出的各種關於自身的訊息。這本經典之作提醒了我們:人人都可能成為蒙受污名者,也可能成為施加污名的共犯。此為高夫曼帶給我們最深遠的「社會學的想像」。


當代美國社會學大師。1922年生於加拿大愛博他省(Alberta)的曼維爾市(Manville),195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賓州大學。1982年獲選為美國社會學會理事長。高夫曼曾是全球薪水最高的社會學教授,一生不願接受訪問、不立學派、不立鉅型理論,連照片都極少。但為了研究,他的身影卻不停穿梭在小島、精神病院、賭場等地,一步步探索從沒人認為重要的「面對面互動」領域,讓這個新的視野誕生、開展,以致影響後世甚巨。著作包括《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現》(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1959)、《精神病院》(Asylum, 1961)、《相遇》(Encounter, 1961)、《公共場所的行為》(Behavior in Public Places, 1963)、《污名》(S...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杨殳
    最后一章点到为止的两个分类兴趣最大。内团体偏差者和社会偏差者——即常被冠以「怪人」、「傻子」「小丑」或「邊緣人」等標籤的人。这两类人群几乎是每个组织团体或地域性社群日常谈资、传说传奇的核心,也是文艺创作的天然素材。反过来,传说、闲谈和文艺作品也在界定和强化这类“偏差者”的属性。05-28
  • Sr.
    为了考试匆匆过了一遍,以后再细读12-01
  • 宇宙风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11-07
  • 袁长庚
    简单说,这是一本我也知道非常重要开疆拓土但我这辈子都不会写成这种风格的书11-17
  • 从诊断自身出发那些大咖(何以如此的我及拆解“何以“),精神问题成就了弗洛伊德,同性恋成就了福柯,犹太身份成就了欧文(与布迪厄的区隔对照着看)(就是竖排英文看着脖梗.....)。序言提到日译为“烙印”比“污名”个人感觉更符合论文中按刻板印象的歧视分类之不可磨灭的、切肤的耻辱感。07-22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