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玛丽・雪莱(1797—1851)

内容简介

“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个鬼怪故事吧!”1816年夏天,拜伦和雪莱夫妇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度假。为打发阴雨绵绵的烦闷时光,拜伦勋爵提议。最终,两位大诗人的故事不了了之,而玛丽•雪莱的构想却丰富成书,塑造了欧美文学史上经典的怪物形象:弗兰肯斯坦。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飞行系文学少女
    玛丽·雪莱逝世167周年纪念。#科幻史200周年#这一概念无可争议,但雪莱妹子这部天才之作,对近代恐怖小说的文类影响要远胜科幻。它是象征黑色浪漫主义哥特文学的巅峰和余晖,也是最近在研究的怪诞与阿拉贝斯克风格的典型。嵌套叙事结构与多种文体的运用,“自愿悬置怀疑”的浸入真实感与不可靠叙事,这些手法直到《螺丝在拧紧》这样的现代恐怖小说依然没有过时。对这部作品沿袭的文学传统的讨论已形成一门显学。从盗火者与堕落天使的神话隐喻,失乐园与创世的戏仿与镜像,到古老传说中的谋杀、复仇、悬疑和超自然恐怖。那么为什么这部作品以科幻开山之作传世呢?很简单,假如没有人造人、北极航线这样具有近代科学时代背景的概念和元素,我认为这部作品会随着哥特小说一起衰亡,如何避免科幻重复哥特的命运,这是所有科幻作家和学者值得深思的。02-01
  • 丹丹丹妮丝
    原来“弗兰肯斯坦”不是怪人的名字,也不是怪人的代词...不看过这书还真是不知道,这个误会有点大了。作者有意透过怪人看人性,但什么才是人性?好人坏人又如何区分?人真是充满矛盾。几乎所有角色都染上了悲剧色彩,让人悲哀。科技是好的,善于合理利用科技能让人类社会更加进步。06-22
  • 王福
    半篇是游记,bug也略多,文物价值。03-21
  • 风影慕遥
    时间过去两百多年,今天的读者似乎只读故事简介就可以了,尤其是抱着“科幻小说”的期待的话。关键部分的造人情节完全没提,后人说怎么做出来的都是脑补。主人公的行为逻辑不符合常理,除非按“疯狂”来理解。太多的情绪描写,太多的景色描写,这还是信件呢,谁会在信里写这么多哦。07-17
  • 泪内白白白
    一直以为弗兰肯斯坦是科学怪物的代名词,代表人类无法控制的创造物,能自我思考、自我成长、并具有毁灭性力量的魔鬼。然并非如此。这本书无关恐怖,说科幻也略勉强,甚至在情节上漏洞也百出。但在哥特和科幻的外皮下,它探讨人性的本质,同情温和的弱者,诉斥社会的偏见。并且它纠正了我多年来的误解:弗兰肯斯坦并不是怪物的称号,而是创造者的名字…但创造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又何尝不是怪物?并不一定面目可憎杀人如麻的人才是怪物,那些道貌岸然、冷漠自私的伪善之人才是真正的怪物弗兰肯斯坦。巧合的是,本来准备读完人类简史就读弗兰肯斯坦,之后再看化身博士。结果人类简史的最后章正巧指路弗兰肯斯坦,而弗兰肯斯坦最后的译者记指路化身博士。可真行啊~01-2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