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约翰•基根,伦敦《每日电讯报》防务主编,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1998年BBC瑞思讲演人(Reith Lecturer),多年在英国桑霍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讲授军事史课程,并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和瓦萨尔学院客座教授,是当代最优秀的军事史家之一。著有A History of Warfare,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Face of Battle, The Mask of Command, Battle at Sea等。

内容简介

第一世界大战宣告了欧洲旧有国际格局的土崩瓦解,自文艺复兴以来生机勃勃、自信乐观的欧洲文化遭受重创,其影响甚至波及亚非广大殖民地,因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烈程度和影响范围塑造了现代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种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不理解这两次大战,就无法真正认识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

约翰•基根以中文世界罕见的深度详述了一战的进程,对交战各方的总体战略、重大战役的战术方针、战争领袖的才干与局限、军事技术的发展、偶然因素的作用等等,均做出令人叹服的介绍与分析。更在单纯军事史的基础之上,关注战争的文化与政治维度,对战争中的“人”的因素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从而呈现出一幅令人激动、悲悯而又不得不反思的战争画卷。


约翰•基根,伦敦《每日电讯报》防务主编,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1998年BBC瑞思讲演人(Reith Lecturer),多年在英国桑霍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讲授军事史课程,并任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和瓦萨尔学院客座教授,是当代最优秀的军事史家之一。著有A History of Warfare,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Face of Battle, The Mask of Command, Battle at Sea等。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ly的读享生活
    格局严谨,气象恢宏。一战是欧式旧战争的集体谢幕。尤其凸显了资源存量和科技手段的重要性。资源多,耗得起。科技则是制胜法宝。比如,无线电技术跟不上信息传递的迅疾要求,于是造成了指挥和前线之间的脱节,出现许多奇葩的逗比战役,最后就看谁运气好谁就赢了。相比二战,一战温和且人道,基本不对俘虏和平民下毒手,但它播下的仇恨种子最终在二战发酵,结出了残暴的恶果。一战可以说是二战的演习,二战则是人性罪恶的全面崩盘。12-06
  • 知闲
    英国人视角的一战史,基本立场是反战。认为从结果看,一战是愚蠢的;从具体过程看,一战并非必然发生。最后也谈到支持男性战士们死战的非理性心理因素。写得很精彩。虽然在我们看来,英国人是打输打痛了才反战,有点虚伪。大英帝国建立过程中,那么多的战争,何曾激起大的反战声浪。二战输了帝国才反战06-15
  • 凯尔特薄暮
    翻译的很一般,错别字也多。02-12
  • Gargoyle
    想比较全面地了解一战,从这本书入手就行了。02-08
  • Cyborg.z
    最后一场带有古典遗味且讽刺般“文明”的战争。约翰·基根另一部作品《二战史》较此作要稍逊半分——论将条理分明的宏大叙事与见微知著的细节记录交织融会贯通的功力,最近读的几部中外史书无出这本《一战史》之右。不过总体而言还是更喜欢托尼·朱特的《战后欧洲史》,毕竟与单纯的战争史相比,完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史更能让我看清过往诸事的来龙去脉。07-25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