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曹寅,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全球史、近现代印度史、中印关系。著有《战时印度的旅居华人》(Chinese Sojourners in Wartime Raj, 1942-45,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2); 《从巡捕到革命党:全球上海的锡克移民》(From Policemen to Revolutionaries: A Sikh Diaspora in Global Shanghai, 1885-1945, Leiden: Brill, 2018)。

内容简介

基建作为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强大力量,已然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探讨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基建在亚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近代,西方殖民帝国和亚洲传统帝国,都在通过各种基建进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强化对国家的治理。《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以奥斯曼帝国、英属印度、英属锡兰、荷属东印度、湄公河三角洲以及菲律宾等地区为个案,以这些地区的饮水工程、港口建设以及自行车、缝纫机、发动机、厨房的推广为线索,用生动的细节剖析了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展现了西方基建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巨大改变。

作者在《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中将基建概念延伸到日常生活技术领域,将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日常生活设备都置于同一视域之内,呈现了基建以及现代化对于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同时还阐明了基建不是单向地在改变亚洲,它们也被亚洲进行在地化的重新诠释、改造和利用,从而展现了亚洲现代化进程的复杂性与...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小火柴
    真能够激发人新的思考,但书只是个引子。边边角角写满了批注和逻辑。庆幸途径了长春的城市建设,也庆幸即将站在马六甲海峡,途径东西交汇点,也庆幸经由广告介入消费主义,并和它斡旋。书里的每一个案例并不深入,但对我来说都立足在别处11-24
  • Deetz
    这个小册子最大的问题是,作者没有反思地接受了一个泛化的,失去了核心分析效力的基础设施定义,导致在后面这些文献回顾在一些最关键的部分显得非常生硬,还混淆了基础设施作为行动者的日常概念和研究者的分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几乎所有的案例都可以抛开作者接受的“基础设施”的概念再讲一遍而不会有任何的信息丢失。就这个装帧我本来还想再减一星:如果可以只是个小册子,就不要伪装得更厚了。11-07
  • fateface
    在我看来是一本比较“现代化”研究的入门读本,让我们看到近代中国的很多经历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原本是个本科短课程的讲义,也没有讲得很深,但是介绍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海外研究,可以以此为线索去读更多相关研究。08-23
  • Duke_Luxemburg
    感谢曹师签赠。阅读配合讲座,饶有收获:(1)全球史公式:全球+地方+日常;(2)自我东方主义比东方主义更可怕;(3)全球化是联系、流动,也是摩擦和模糊;(4)反思全球史的精英性,是不是只有精英和高等学府的人才能写作全球史,旅行经费、档案、数据库、语言训练的门槛会不会挡住更多人;(5)专注纵向联系,更要发现横向的网络;(6)微观史不必追求代表性,为特殊而特殊同样有价值;(7)技多不压身,能教的核心课程越多,在job market中竞争力就越大;(8)找问题时多问so what,那又怎么样?11-30
  • 下弦月
    选题很好,但是每一个都不够深入,但是打开了我们的视角,学习历史可真的不能听一面之词,大家都会不自觉地美化自己。多打的一星给这个装帧平装设计,书本大小很合适,纸张封皮摸起来也很舒服。11-29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