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

内容简介

宋史专家虞云国 细描南宋帝国政治生态,把脉帝制中国专制痼疾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iris_ls
    编辑生涯最后一本书,刚刚窥见历史深处的影子,有细节有关怀,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介于严肃史学和历史小说之间,反而有种别样的趣味。11-05
  • 久道
    作者很不公平。他欣赏的君主,是清朝那种很有手腕,能来事的。他很喜欢动辄引用一段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来批评宋宁宗无能、无为之类。说实话,我倒很喜欢宋宁宗,宋朝君主,宋仁宗排第一的话,宋宁宗应该排第二。他是非常尊重宋朝宪制的,也是“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那种,端拱而治,遵从宪制,有慷慨的仁慈,对士大夫的尊重,对经筵学问真诚的爱好,而没有对皇帝位置的贪恋。他智商不太高,也不怎么有为,这对君主来说,其实是美德。作者研究宋史,可惜了,如果去研究清史,估计会比较愉快吧。12-02
  • 别带伞
    传统人物传记的写法,写南宋晚期的帝王将相,抓住了弱君与权相这一关键,偏重上层政治权谋。但又不同于一般通俗读物的简单故事,行文不但简雅(作者本人十分喜爱文学,尤善诗),且随处可见对宋代制度的把握,以此勾勒政治人事,更显结构感和史家章法。加之能关涉外交、财政和理学思想,因此虽以光宗和宁宗的个人事迹为主,但还是颇具全局性。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南宋晚期君臣的道德批判过重,有堕入传统道德史学的窠臼之感,但评论仍属公允(例如对宁宗的批评)。换句话说,这也可算是传统叙事史学的代表,尤其是对于普及读物来说,已经非常难得。考虑到虞老师的老师,程应鏐先生生前亦有《司马光新传》及对人物传记的重视,可谓一脉相承。晚宋史研究因正史阙如,有赖文集笔记,故难度不小。P.S 感觉钱大昕等清人的宋史研究很重要。11-13
  • 東寫西讀
    靖康之后,宋室南渡,历经高宗、孝宗两朝积蓄国力,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孝宗内禅光宗,废长立幼本是冀望光宗恢复中原,岂料传位于一个精神错乱之人,宵小构陷父子反目,竟酿成孝宗驾崩竟无人主持丧事的人伦悲剧。宁宗作为光宗独子,昏庸无能,在位期间,权相踵位,党争不休,后期继嗣无人,又给了史弥远私相废立的机会。历朝历代衰亡的表象就是皇嗣乏人,这是家天下君主世袭专制政局的通病,而归结于内,则是政治体制的朽坏。光宁两代朝局虽然未出现明显的崩坏,但是南宋中后期的历史走向,正肇始于此:皇权一蹶不振、权相递相专政、货币通货膨胀、军事接连失利、内忧外患不断。唐人有诗云“白日将颓,青山行暮”,虞云国《南宋行暮》描写的正是这段王朝转盛为衰的政治史事,虽然是本二十多年前的旧作,但是在研究南宋中后期政治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12-31
  • 戮世摩羅史仗義
    1.资料引用不谨慎,辨析稀薄。如赵竑死于史弥远,即便没详细官方记录,别的文献里是否有迹可循?按注释,也当引用相关的段落并核验其可信度,仅在注释中点一下过于泛泛。此外,纵有部分引征文献辨析,却不是与记录同事件的不同文献印证,而是根据主观推断说服力大打折扣。2. 人物评价流于表面。赵惇、赵扩都不是有为明君,韩仛胄、史弥远是专横跋扈,然南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权相专擅的局面?制度是否出现严重纰漏?比较北宋前期问题出在哪?比较北宋末期异同在哪?类似问题没谈,只归咎当事人私德有亏,固有理,但南宋末年制度不足纠错,台阁为权臣操纵的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书中皆未解答,遗憾。3.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有以今度古的意味。在南宋政治制度框架内讨论社会问题当以当时的制度加以剖析,而非以后人的优越性诘责古人。06-07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