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越谚》,清代范寅著,是记录当时越地(绍兴)方言的作品。作者花数年时间,“爱据勾践旧都之区”,革心搜集越地乡言俚语,民歌童谣,“信今传古之语所口习耳熟者,分编《语言》,《名物》《音义》为上,中,下三卷”。他对搜集到的乡言俚语,求古训,找出典,考本字,辨俗字,“使言之于口者,悉达之于笔,淹雅者通今,谫陋者博古”。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光绪四年(1878)著成《越谚》,结集成书。书中对越地风俗,伦理,气象,农业,处世等等都涉及,并注重对越地方言词语的探源或稽古,对研究清代中晚期越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及越地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今所见《越谚》为谷应山房藏板,光绪壬午仲夏刊,因系刻板印刷,繁体字竖向排版,无标点,多异体字或省写(有缺笔现象),再加上为尽可能忠实地记录独特的方言方音,范寅还创造了一些越地独有的方言词语用字,使得一般读者难以卒读。

  为便于更多的人了解并进一步研究这本含有丰富越方言语科和越文化的宝贵资料,扩大阅读,研究《越谚》的群体,为他们阅读,研究《越谚》提供方便,《(越谚)点注》一书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标点,通过断句并标明标点符号,以明确其句读。

  二,整理字体,首先,将繁体字改写为简化字,但若简化后有异义或原文需要区别字形字义的,则遵照原文保留繁体字。其次,将异体字或因不同刻板者习惯造成的缺笔画或添加笔画现象原则上改为常见的规范字体。原版《越谚》中的通假字,点注本为保留古文献原貌,行文之中仍保留原假字,在注释中注明通某字。

  三,注释。点注本依照原版《越谚》体例,原文辞条部分用小四号楷体,原文注释部分用五号宋体,当某个辞条可以有两种不同说法时,则用加括号的方式表示,如“门(壁)角落头”,表示“门角落头”和“壁角落头”。点注本新增加的注释用脚注方式。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齐物秋水
    俗语辞典,饶有趣味。既属语言学,也归民俗学。03-17
  • 滕藤
    “《九九消寒谣》头九ニ九,相唤勿出手。三九廿七,笆头吹觱栗。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床头把唔唔。六九五十四,笆头出嫩莿。七九六十三,破絮担头摊。八九七十二,黄狗向阴地。九九八十ー,犁耙一齐出。十九足,鰕蟇闹嗾嗾。”(鰕蟇闹嗾嗾,指蛙声一片)05-22
  • 眼睫毛
    俗气点说,二手书超出原价许多了。。07-10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