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也写耀韩),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 长,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

内容简介

梅贻琦先生字月涵,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时,清华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任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翌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兼主席,一直到抗战胜利。《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即收录了梅贻琦先生从1941 年到1946年在昆明主持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校务时期的日记(其中有间断和不少缺失)。

日记所记录的时间正是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八年的关键时期,真实记录了梅贻琦先生的思考活动、经历见闻。第一,物价飞涨,生活紧张,不少教工兼职增加收入,而学校领导到处筹款,设法增加教职员工补助。第二,经常跑警报,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当时敌机经常来轰炸昆明,日记中有炸毁联大财产,炸死联大职工的记录。第三,校务繁重,梅贻琦先生同时掌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事务繁重可想而知。第四,应酬频繁。为了维持联大,争取科研、教学经费,提高联大的声誉,一要和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打交道,二是要和金融界、银行界打交道,三是要和军界打交道,四是进行国际联系,接待外国使团、学者,等等。

可以说《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和《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一样,是了解、研究西南联大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


梅贻琦(1889.12.29-1962.5.19),字月涵(也写耀韩),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 长,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山水
    “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个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吾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条船好好的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告无罪。”离乱之世,山河破碎,尚能弦歌不辍,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被时人称之为完人,然并不严肃呆板,竟有天真烂漫的一面,喜饮酒尚交游,还有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感情,月涵先生,可敬可爱者也!06-12
  • 韧勉
    梅贻琦用日记告诉我们学者记日记的重要性,只要每天记一点儿,积土成山之后也是辉煌的成就。09-08
  • 曼殊
    可以说是倒数几批士大夫的乱世生活细节,梅校长真有君子风,也为看张充和的部分。惊叹理工科出身的校长也有文雅笔调,幽微心情,访山问水,看竹听戏。日记中他身边有许多朋友,相伴相随,交往真挚。对政治保持疏离感,真好。06-26
  • cub18
    读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有三点感受:1.冯友兰在联大纪念碑文中说三校“八年之久,合作无间”,有溢美之嫌,实则期间也是龉龃不断,当然这更符人之常情;2.梅贻琦可谓舌尖上办大学,每日觥筹交错、应酬不绝,为联大撑起一张细密繁复的关系网与保护伞,他与彼时政府教育部门高层如顾毓琇、朱经农间的过硬交情,多少夯实了联大“民主堡垒”的根基;3.勤勉如梅校长,在国难当头的艰苦岁月里时常因熬夜而晚起、而陷入自责,熬夜的主要原因有:打麻将、玩桥牌、看小说......12-24
  • ole luk-oie
    警报下的繁重校务和应酬,再脑补一下就有如看小说。没想到月涵先生这么无口的人,会评价谁家饭菜太咸,会给戏剧差评,会在赏月时嫌弃某人话多,会看小说看到早上五点,是个夜猫子,喜欢喝大酒,喜欢“看竹”却常负。给国产大IP的灵魂人物五星点赞!06-28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