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4.22-1804.2.12)
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1740年,就读于哥尼斯堡大学。1746-1755年,担任家庭教师。1755年,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硕士学位(相当于博士),留校任教。1797年,年老力衰,终止授课。
在哲学方面,康德继承启蒙哲学传统,综合欧陆唯理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形成其批判哲学,开启从费希特到黑格尔的德国理念论;就其原创力和影响力而言,洵为近代西方哲学家第一人。“回到康德去!”——无论是康德的追随者还是反对者,皆如斯说。
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道德底形而上学的奠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等。
译者介绍
李明辉
1953年生于台北市。1986年获得德国伯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广州中山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曾担任德国莱比锡大学客座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访问教授、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等。
主要著作有《儒家与康德》《儒学与现代意识》《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逢》《当代儒学之自我转化》《康德伦理学发展中的道德情感问题》(德文)《儒家思想在现代中国》(德文)《四端与七情》《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等,译作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导读》《通灵者之梦》《道德底形而上学的奠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底形上学》等。

内容简介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但这确实是个很不幸的误解,因为康德历史哲学自成一派,与黑格尔、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分属不同的类型。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

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4.22-1804.2.12)

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1740年,就读于哥尼斯堡大学。1746-1755年,担任家庭教师。1755年,获得哥尼斯堡大学硕士学位(相当于博士),留校任教。1797年,年老力衰,终止授课。

在哲学方面,康德继承启蒙哲学传统,综合欧陆唯理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形成其批判哲学,开启从费希特到黑格尔的德国理念论;就其原创力和影响力而言,洵为近代西方哲学家第一人。“回到康德去!”——无论是康德的追随者还是反对者,皆如斯说。

主要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道德底形而上学的奠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等。

译者介绍

李明辉

1953年生于台北市。1986年获得德国伯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合聘教授...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Zyaire Cheung
    这不是目前我能读懂底书,只能潦草过目,以安慰自己浅薄之心。08-13
  • Roger
    这是迄今康德历史哲学最好的译本了。除非对康德的哲学系统有完整的理解,否则几乎不可能正确地把握其历史哲学,此言不虚。康德面对道德与历史、自由与必然二律背反,为人类理性认知设界,未能更进一步,而这种后来人以哲学史发展脉络眼光审视下的缺陷,恰恰体现其哲学的审慎与克制,这点我十分欣赏。背反反倒是康德历史哲学的支撑点,为什么一定要将其看做一个相比Hegel、Marx之流所做的未能被克服的缺点呢。从康德的立场看向后来者,Riedel将康德历史哲学理解为“历史非理性批判”比“历史理性批判”,这个观点颇具诙谐色彩。05-16
  • 法妹儿
    李明辉老师的文笔和功底相辅相成,让这个本子不仅可读而且可供研究。粗读一遍还是不能完全掌握康德历史哲学的概要,但大致脉络和线索非常清楚了。译者注释和导言都很清晰,书后研究书目收录实在管用。07-27
  • 曲木
    内容远比想象中的丰富,不少精妙论断可能因零散的分布而被忽略。历史哲学:由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将目的论原则引入其历史哲学。所谓“普遍历史”即,人类就整体而言,在道德上不断趋向于更佳的境地。但它并不试图依经验预测未来,走向决定论。奈何我不了解康德哲学全貌,无法更好地理解此种意义上的“目的论”,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回应思辨历史哲学所招致的批判?政治哲学、法哲学亮点颇多:康德与霍布斯的关系值得一探,自然状态下“人均法官”,退出战争状态作为一项义务,否认强制权/革命权的运用,以及与国际政治的经济依赖论、防御性现实主义等观点的同与异。强调“革命总是不义的”,面对暴政,人民也只能借由结党加以反制(宪法与革命权的秘密保留,这点很有意思!)此外,很直接地反驳了功利主义,否定哲人王存在的可能性,强调言论自由……04-18
  • 低端硬盘
    阅读康德是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康德哲学本身就建立在及其庞杂的公理与概念体系之上,因此,阅读时一句简单而易被忽略的话,可能反而在康德的某项论证中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这本集子的文章可能主要涉及两个领域(仅就认知而言):人应该如何看待并理解历史,以及法权论的前声。就康德而言,为历史加诸目的,并非人经由经验而洞察了历史之本体,或是推动历史发展之第一因。相反,目的是人所加诸历史的主观原则“引导我们适当地运用认知能力对某类自然现象加以反思”,由此,是“为自然——或者不如说,神意——所作的这样一种辩解”,从而不同于黑格尔或马克思的传统:作为编写小说之助益的历史。而正因为这一人类自赋的认知目的,诠释了人之努力攀越与达致中的高尚。而《理论与实践》《论永久和平》作为先声,在对读中也能发现康德法权论的扬弃。04-11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