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林少阳,1963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紫金,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19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学史、文化史及批评理论。著作有「修辞」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东京白泽社2009年版)、《“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论文。

内容简介

《鼎革以文》为旅日学者、东京大学教授林少阳撰写的围绕章太炎思想的晚清论。《鼎革以文》聚焦于1900年至1911年以章太炎为主的思想言论,尤其是章太炎旅居东京、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笔期间作为清季革命导师、清季思想文化运动旗手的影响。《鼎革以文》在纵轴上将清末知识分子思想接合中国“士”的思想传统,尤其是晚明思想传统,同时将晚清革命置于太平天国之乱以来的政治、社会的连续性之中,以及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连续性之中;横轴上则将晚清革命置于全球史脉络之中,尤其将之置于东亚的历史场域中,强调学生在晚清革命中的主体作用及海外革命中心东京的重要作用,兼及探讨当时中国士人与日俄战争、日英同盟、印度独立运动等国际事件的关联。

全书质疑“革命”与“改良”二元对立的晚清思想史叙述框架,并对中、英、日文半个世纪多以来的研究成果多有综合、回应,在此基础上独树一帜。《鼎革以文》新颖之处体现于如下关键词:“革命”与“改良”二者兼具的“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亡天下”等。《鼎革以文》试图透过上述崭新的叙述框架,彰显章太炎及其周边的历史位置,以及整个晚清在中国现代性中的历史定位。借此《鼎革以文》试图向读者展示“晚清”作为思想课题的可能,进而试图展示重释中国现代性的可能。在此意义上,《鼎革以文》不仅是以章太炎为主的晚清思想论,更是挑战常识的独特的近代中国论。

林少阳,1963年10月出生,籍贯广东紫金,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研究领域为19世纪初以来的中国及日本的思想史,兼及文学史、文化史及批评理论。著作有『「修辞」という思想:章炳麟と漢字圏の言語論的批評理論』(东京白泽社2009年版)、《“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1990》(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及其他中日英文论文。

下载地址

豆瓣评论

  • 维舟
    不无见地,质疑了“革命”与“改良”的二元框架,突出了现在革命叙事框架下常常被埋没的晚清民初这一章太炎为首的“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不过作者对中国文化中“文”的概念理解总觉还不够深入,有些地方也不免为传主申辩,仍然陷入二元框架,把“文”等同于“不激进”,忽略了章太炎身上激进的一面——他甚至可说是近代激进化谱系中鼻祖一般的人物。08-01
  • 张茶客
    在这本书里,“文”究竟还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它无所不包,既是语文、文章,也是文化、宗教、道德、伦理。章太炎的“文”固然是一种复古的大“文学”,但是不是应该讲清楚文的各种层次之间的关系呢?是否可能据此建立起一种另类的语言哲学呢?读了德勒兹的斯宾诺莎和阿甘本的保罗,再来读章太炎,不免心有戚戚。08-17
  • 出走前的娜拉
    林老师海外研究背景,让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海外特别是日本研究状况的过程,受益良多。这种视野构成了此书新颖的一个方面,其实一些资料国内也曾出现,就是看如何引入章氏的研究中去。例如第三章,作者大力引用了竹内善朔《明治末期日中革命运动の交流》,中国研究所编《中国研究》。在1981年便有国内的译本,收录进《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2辑,题为《本世纪初日中两国革命运动的交流》。并不是说林老师这个选题多么新颖,而是他的思想史视野让其独树一帜,站稳脚跟。03-24
  • 卢墨
    很有启发性的章太炎研究著作。不得不感慨一句,鲁迅研究的影响实在太大,其阴影不仅完全覆盖了周作人,甚至“影响”了章太炎研究…同样受章太炎亲炙的周作人,是否亦可视为“清季革命青年”,并由此进入“狂狷”的思想谱系?我们的文史研究,对于五四前的周作人,是否缺少有效的叙述?03-04
  • Caelum
    作者总结“章学”在中文系是鲁迅研究的衍生,在历史系是康梁的衍生,在哲学系是边缘,并且怀疑台湾“章学”不兴是因为国民党和新儒家,非常有趣。(但是作者也没离开鲁迅啊)10-26

猜你喜欢

大家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