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为大学教材,主要面向的读者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视节目创作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其他具有一定影视创作能力或掌握影视摄制技术基础的创作者也可以用来作为自学读物。目前国内关于非虚构类视频创作的教育日渐兴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性基础教材缺乏,研究也不够深入,这本书的编写正逢其时。作者曾长期供职于国内主流媒体,为国家的重要内外宣传工作有突出贡献,在深入纪录片创作一线的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阅读过大量的国内外相关学术著作,分析评论过多部作品,兼具创作、教育及学术优势。本书的内容将涵盖纪实性视频的选题策划、主题立意、拍摄要点、剪辑策略、叙事艺术、导演意识等方方面面内容,系统性地总结一般性创作规律。当下的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是非常热门的节目形态,本书将把短视频创作作为概括论述的重点,这会区别于以往的教材,并成为一大亮点。同时,本书将围绕诗影像等正在兴起的非虚构类视频形态,总结创作经验,进行更为深入的学术探索,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汪洋,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知名纪录片导演、戏剧编剧、影评人。担任编导或撰稿的纪录片《深圳速度》《珠江》《蛇口见证》《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中央电视台等海内外媒体播出,个人创作戏剧作品《灰尘》《桃花镇》《我曾见过你》在国内公演并入围多个戏剧节,出版文化评论集《武侠片的末日》。

作品目录

  • 内容提要
  • 献给
  • 前言
  • 第一章核心概念
  • 第一节 短视频
  • 第二节 记者和导演
  • 第三节 纪录片
  • 纪录片就是电影
  • 纪录片就是历史
  • 纪录片是认识“自我”“他者”与世界的道路
  • 第四节 导演意识
  • 第二章前期策划
  • 第一节 故事的起点
  • 第二节 找到一个人
  • 第三节 前期田野调查
  • 如何“调度”你的拍摄内容?
  • 第四节 设计呈现形式
  • 《天梯上的孩子》
  • 《修古书的人》
  • 第五节 选题策划书
  • 第六节 开拍之前
  • 第三章拍摄与采访
  • 第一节 看世界的角度
  • 视角的启发
  • 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 视角的含义
  • 机位的意义
  • 第二节 镜头语言
  • 景别的特点
  • 构图的要点
  • 动镜的使用
  • 第三节 现场拍摄
  • 主要镜头内容归类
  • 确定现场条件
  • 摄影机的操作形式
  • 录音相关问题
  • 第四节 环境与状态
  • 选择采访环境
  • 把握采访状态
  • 第五节 纪录片的访谈
  • 提问的方式
  • 采访的要点
  • 镜头前的表演
  • 第六节 提出你的问题
  • 要学会没话找话来打破尴尬
  • 采访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始
  • 彻底释放你的激情与好奇心
  • 学会用你的本能来发问
  • 封闭式问题与开放性问题
  • 采访时尽可能采取客观和专业的立场
  • 学会靠观察获得反馈与信息
  • 跟进提问的技巧
  • 如何把回答变得更好懂
  • 确认信息与发现故事
  • 采访结束后的采访
  • 做好素材的备份
  • 第七节 特殊采访
  • 第四章叙事与写作
  • 第一节 主轴与框架
  • 寻找叙事主轴和搭建叙事框架
  • 叙事者和叙事方式的视角及含义
  • 叙事线索的选取问题
  • 后期剪辑的主要结构方式
  • 第二节 纪录片剪辑
  • 剪辑的本质
  • 明确主轴和框架
  • 线上剪辑的基本要点
  • 纪录短片剪辑注意事项
  • 拓展学习:纪录长片的剪辑要点
  • 第三节 专题片叙事
  • 影视专题片的历史和今天
  • 影视专题片的叙事要点
  • 纪录短片的叙事技巧
  • 第四节 如何写作
  • 影视作品为什么需要文字辅助?
  • 影视作品文字表达的“4C”标准
  • 影视写作推崇4C标准的原因
  • 影视写作的基本要点
  • 写解说词要有画面思维
  • 关于纪录片叙事中的人称使用问题
  • 第五节 写作范例
  • 第五章其他非虚构创作
  • 第一节 真理电影
  • 第二节 第一人称电影
  • 第三节 影像诗
  • 第四节 视觉论文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