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认证有效性——从感知到提升》受国家科技部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认证认可行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No.201310032)资助,以质量认证为主,从获证组织的感知出发,对认证有效性相关研究成果、理论观点、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等进行了梳理总结和分析论述,提出了相对系统、全面的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和评价体系,分析了认证有效性的作用传导机理,设计了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模型,并提出了通过增值性服务和一站式服务提升认证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本书适合质量管理爱好者,特别是认证认可从业人员、研究学者以及各类获证组织参考和阅读。

作品目录

  • 序言
  • 前言
  • 第1章 从合格评定到认证认可
  • 1.1 合格评定,古已有之
  • 1.1.1 对质量的不断追求催生了合格评定活动的萌芽
  • 1.1.2 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促进了合格评定技术体系的形成
  • 1.1.3 质量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推动了合格评定活动走向成熟
  • 1.1.4 标准、计量与合格评定始终相伴而生
  • 1.1.5 小农经济下第一方、第二方评定活动始终占据主流
  • 1.2 认证认可,方兴未艾
  • 1.2.1 市场经济的兴起激发出认证认可的社会需求
  • 1.2.2 新常态下认证认可发展的新特征
  • 1.2.3 认证认可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中的地位与作用
  • 1.2.4 认证认可与标准、计量、检验检测
  • 1.2.5 “质检五行”的相生相克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认证与认证有效性
  • 2.1 认证
  • 2.1.1 词源本意
  • 2.1.2 标准诠释
  • 2.1.3 百家争鸣
  • 2.1.4 领域分类
  • 2.1.5 内涵总结
  • 2.2 有效性
  • 2.2.1 有效性的“内涵”
  • 2.2.2 有效性的“外延”
  • 2.3 认证有效性
  • 2.3.1 对“认证有效性”的直观感受
  • 2.3.2 对“认证有效性”的多角度理解
  • 2.3.3 认证有效性与体系有效性的区分
  • 2.3.4 认证有效性的“感知因素”与“影响因素”
  • 2.4 认证有效性与认证满意度、认证贡献率
  • 2.4.1 认证满意度
  • 2.4.2 认证贡献率
  • 2.4.3 有效性是满意度测评和贡献率分析的基础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识别
  • 3.1 从获证企业的认证动机入手
  • 3.1.1 认证动机能否充分实现是影响有效性感知的重中之重
  • 3.1.2 代表性获证组织问卷调查项分析
  • 3.1.3 基于KANO模型的认证动机分类
  • 3.2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相关研究综述
  • 3.2.1 从产品质量—过程管理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 3.2.2 从内部治理—外部市场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 3.2.3 从成本投入—效益产出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 3.2.4 从微观作用—宏观效果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 3.2.5 从利益相关方角度看认证的价值
  • 3.3 认证有效性感知因素的再梳理
  • 3.3.1 一个系统的感知因素识别框架
  • 3.3.2 有效性感知因素的构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认证有效性传导机理:从基本功能到有效感知
  • 4.1 认证的基本功能与适用边界
  • 4.1.1 基本功能:传递信任,服务发展
  • 4.1.2 行业属性:质量信用评价与中介担保
  • 4.1.3 适用边界:认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 4.2 认证的作用机理
  • 4.2.1 体系认证的作用机理
  • 4.2.2 产品认证的作用机理
  • 4.3 典型案例剖析
  • 4.3.1 优化过程管理
  • 4.3.2 提升组织治理
  • 4.3.3 增强竞争能力
  • 4.3.4 促进降本增效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化主观体验为客观评价
  • 5.1 指数及其编制方法
  • 5.1.1 指数及其主要作用
  • 5.1.2 指数化评价
  • 5.1.3 指数编制的原理与方法
  • 5.2 认证有效性感知指数模型
  • 5.2.1 有效性感知指数编制步骤
  • 5.2.2 单个获证企业认证有效性评价
  • 5.2.3 获证企业总体认证有效性评价
  • 5.3 指标权重的分配
  • 5.3.1 量化优序法
  • 5.3.2 权重系数的确定
  • 5.4 实证分析
  • 5.4.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 5.4.2 有效性感知的总体状况分析
  • 5.4.3 不同属性企业感知分类分析
  • 5.4.4 认证有效性改进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增值性服务:打造高技术服务型智库平台
  • 6.1 增值认证服务:内涵与要素构成
  • 6.1.1 认证机构创新增值服务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6.1.2 增值认证服务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 6.2 增值审核——强化专业感知
  • 6.2.1 增值审核服务的共性要求
  • 6.2.2 增值审核服务的策划实施
  • 6.2.3 “一企一策”明确审核重点
  • 6.3 管理顾问——深入量化评价
  • 6.3.1 体系成熟度量化评价现状
  • 6.3.2 基于大容量案例库的认证成熟度评价
  • 6.4 “互联网+”——向智库平台转型
  • 6.4.1 “互联网+”正在全方位挤压认证活动的价值空间
  • 6.4.2 打造在线业务知识共享社区
  • 6.4.3 把握技术创新提升客户黏性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一站式服务:整合检验检测认证价值链
  • 7.1 检测认证整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 7.1.1 国际检测认证集团的业务整合与并购扩张之路
  • 7.1.2 国内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势在必行、志在必得
  • 7.1.3 实施“大集团”战略,推进检测认证机构整合
  • 7.2 电科院模式:先做专做强再做全做高
  • 7.2.1 由专到强:顺应行业趋势,聚焦技术更新
  • 7.2.2 由强到全:从客户需求出发打通一站式服务产业链
  • 7.2.3 由全到高:在不断提升检测能力过程中抬高准入壁垒
  • 7.3 华测检测模式: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并重
  • 7.3.1 内生增长致力第三方龙头
  • 7.3.2 外延扩张打造中国版SGS
  • 7.4 本章小结
  • 附录:图解《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4 质量管理体系
  • 4.1 总体要求
  • 4.2 文件要求
  • 5 管理职责
  • 5.1 管理承诺
  •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5.3 质量方针
  • 5.4 策划
  •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 5.6 管理评审
  • 6 资源管理
  • 6.1 资源提供
  • 6.2 人力资源
  • 6.3 基础设施
  • 6.4 工作环境
  • 7 产品实现
  •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7.3 设计和开发
  • 7.4 采购
  •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 8 测量、分析与改进
  • 8.1 总则
  • 8.2 监视和测量
  • 8.3 不合格品控制
  • 8.4 数据分析
  • 8.5 改进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