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聚焦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纠纷案例,聚焦目前大家关心的热点案例,帮助读者合法合规保护自己的财产,帮助用工单位合法合规聘用职员、解除劳动合同。本书内容是目前大家讨论比较多也比较需要的普法知识读物。本书分为9大部分100个问题,涵盖了劳动者和用工单位关心的所有基本问题,包括入职、劳动合同签订、薪酬待遇、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离职、热点、法律维权要点、劳动者必会基本计算公式等几大板块。当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纠纷日益增多,各种招聘和裁员新闻也经常上热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需要一本普法书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本书可以帮助劳动者了解维权渠道,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家庭安全。

吕帅

现为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律师,柏晟合规团队人力资源合规负责人、长沙市雨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兼职仲裁员,《工人日报》特约评论员,长沙市工商联、总工会特邀人力资源讲师。拥有十年以上人力资源合规经验,具备敏锐的商业视角,能够针对客户的商业需求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劳动用工方案及法律建议,并擅长处理劳动法与其他领域的交叉问题。其曾担任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外部常年法律顾问,如湖南省委台办、国开行湖南省分行、长沙市工商联、长沙市总工会、岳麓区总工会、株洲产业局、株洲中车电气、红星集团、中铁城建、湖南广信、明源云、英氏控股等。

陈橙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律师,硕士毕业于湖南大学法学院,市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实务工作。

作品目录

  • 自序/preface
  • 第一部分 找工作
  • 1.求职者应聘遭歧视,招聘单位道歉加赔偿
  • 2.劳动者在体检时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被用人单位辞退,应如何维权
  • 3.用人单位“录而不用”,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4.劳动者“录而不去”,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吗
  • 5.录用信上的工资和用人单位面试时承诺的不一致,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6.入职时用人单位组织岗前培训,其间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有效吗
  • 7.入职要交押金,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8.劳动者因简历作假被辞退,已发的工资要返还用人单位吗
  • 9.劳动者入职登记填写婚姻情况作假被辞退,合法吗
  • 第二部分 入职
  • 10.岗前培训期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 11.退休人员再就业,其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劳动关系吗
  • 12.用人单位选择业务外包服务,劳动者到底与谁构成劳动关系
  • 1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承包协议,发生工伤后,劳动关系应如何认定
  • 14.停薪留职后劳动者入职新公司,双方是劳动关系吗
  • 15.是外包还是劳务派遣,劳动者应该找谁维权
  • 16.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17.劳动者因认为合同内容违法而拒签劳动合同,是否可以要求二倍工资
  • 18.因劳动者拒绝续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了劳动合同,合法吗
  • 19.全职员工被要求签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应如何维权
  • 20.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后,劳动者还能否索要二倍工资
  • 21.用人单位将工作地点约定为“全国”,就可以随意调岗吗
  • 22.用人单位要求签订试用期协议,到期不予转正,劳动者能获得赔偿吗
  • 23.用人单位试用期不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的医疗费能报销吗
  • 24.用人单位规定新员工的试用期均为6个月,合法吗
  • 25.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26.劳动者在培训服务期内跳槽,是否需要赔偿
  • 第三部分 工资待遇
  • 27.用人单位压一个月发放工资,合法吗
  • 28.固定工资被拆分为奖金、绩效,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29.用人单位单方调低提成比例,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30.20.83天与21.75天之争:你的事假工资被多扣了吗
  • 31.底薪加提成,你的工资达到最低工资标准了吗
  • 32.疫情期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居家办公且只发基本工资,合法吗
  • 33.用人单位因疫情停工,不发工资合法吗
  • 34.用人单位规定“996”,劳动者拒绝加班,属于违纪吗
  • 35.用人单位拒付加班费,劳动者该如何举证
  • 36.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周末值班,有加班费吗
  • 37.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周末开会、培训,算加班吗
  • 38.用人单位实行特殊工时制,加班有加班费吗
  • 39.“工资包含加班费”的约定合法吗
  • 40.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发年终奖,合法吗
  • 41.劳动者因违纪被解雇,用人单位拒发年终奖,合法吗
  • 42.用人单位能否对违纪的劳动者罚款
  • 43.劳动者因自身过错给顾客造成了损失,需要赔偿吗
  • 44.用人单位规定旷工一天扣三天工资,合法吗
  • 第四部分 休假
  • 45.用人单位规定病假期间不计薪资,合法吗
  • 46.重病员工的医疗期有多长
  • 47.劳动者入职前已经领了结婚证,入职后还能享受婚假吗
  • 48.用人单位不批准延长产假,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49.女职工产检未获批,被用人单位以旷工为由解雇,应如何维权
  • 50.用人单位拒批“奶爸”陪产假,陪产假工资可以折现吗
  • 51.用人单位未批准病假,员工还能享受医疗期待遇吗
  • 52.劳动者患病一定可以享受医疗期吗
  • 53.用人单位规定已经休了产假的员工不再享受年休假,合法吗
  • 54.用人单位未安排休年休假,未休年休假如何折现
  • 55.社会工龄已有1年,刚入职能享受年休假吗
  • 56.用人单位规定若劳动者未申请休年休假,则年休假被视为作废,合法吗
  • 57.“妇女节”用人单位不放假,劳动者擅自休假被辞退,合法吗
  • 第五部分 社会保险
  • 58.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离职后为何不被支持索要经济补偿
  • 59.劳动者承诺不缴纳社会保险,退休后还可以申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吗
  • 60.劳动者自愿放弃缴纳住房公积金,还能要求补缴吗
  • 61.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能要求其补足生育津贴中的差额部分吗
  • 62.用人单位少缴了失业保险金,劳动者能要求赔偿吗
  • 63.用人单位以“社保补贴”代替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离职后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吗
  • 64.劳动者自行缴纳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吗
  • 第六部分 工伤
  • 65.休假结束从老家回到工作地,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可被认定为工伤吗
  • 66.总包企业违法分包,劳动者受伤,应该如何维权
  • 67.在计算工伤保险待遇时,本人工资该如何算
  • 68.劳务派遣员工受工伤,应该找谁维权
  • 69.劳动者出差期间在宿舍休息时突发疾病猝死,能否被认定为工伤
  • 70.用人单位排班全月无休,劳动者在下班途中猝死,可否向用人单位索要赔偿
  • 71.劳动者因违规操作导致受伤,能被认定为工伤吗
  • 72.工伤医疗目录以外的医疗费用,由谁来承担
  • 73.用人单位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可以抵扣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吗
  • 74.劳动者在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中获得赔偿后,劳动者是否还能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 第七部分 离职
  • 75.劳动者未提前30日告知将要辞职,用人单位扣发一个月工资,合法吗
  • 76.用人单位规定劳动者需提前2个月申请离职,合法吗
  • 77.用人单位因被注销而终止了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78.两次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以合同到期为由终止合同,合法吗
  • 79.用人单位整体搬迁,劳动者原地打卡是旷工行为吗
  • 80.末位淘汰等于不胜任工作吗
  • 81.用人单位规定“业绩不达标者予以辞退”,合法吗
  • 82.劳动者发抖音称用人单位“关门咯”,被用人单位辞退,合法吗
  • 83.劳动者在朋友圈“吐槽”用人单位被辞退,合法吗
  • 84.用人单位提前30天通知了,就可以裁员吗
  • 85.劳动者未见过员工手册,用人单位依据员工手册辞退劳动者,合法吗
  • 86.用人单位拒绝开具离职证明,劳动者如何维权
  • 87.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具备合理性,劳动者被辞退,如何维权
  • 88.用人单位“口头辞退”劳动者,劳动者应如何应对
  • 89.“三期”女职工被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后,可否同时要求赔偿金及产假工资
  • 90.用人单位制度规定“禁止办公室恋情”,合法吗
  • 91.怀孕期间被降薪、辞退,女职工应如何维权
  • 92.年薪52万元的总监被降为年薪12万元的主管,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93.子公司适用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停发绩效,合法吗
  • 94.劳动者因投诉用人单位社会保险问题而“被放假”“被待岗”,应如何维权
  • 95.用人单位强行组织长期培训,仅发放最低生活费,逼迫劳动者离职,劳动者应如何维权
  • 96.用人单位下载劳动者的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据,合法吗
  • 97.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是否有上限
  • 98.经济补偿金基数中是否包含提成、绩效、加班费
  • 99.劳动者在离职前只享受医疗期待遇,经济补偿金怎么算
  • 100.劳动者被转为劳务派遣后,其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能合并之前的工龄吗
  • 101.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在离职后两年内不得从事相同或相关工作,但未约定支付补偿金事项,合法吗
  • 102.部门裁撤,员工不同意调岗,公司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合法吗
  • 附录Ⅰ
  • 1.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 2.工伤待遇的计算
  • 3.工伤认定的流程及材料(以湖南省规定为例)
  • 附录Ⅱ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 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有关问题的意见(一)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