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独特的意识流写法,大量的内心独白勾勒出一个伤痕累累的灵魂,串联起过往和当下,文字透露出情景交融的诗意
◆讲述每个人生活中难以承受的钝痛:有关人的孤独、至亲的离去,我们如何与自己和解,与过去和解
◆几代人的丧失与寻获,抑郁和创伤如何在几代人之间延续,心灵的归宿与依靠又该去哪里找寻
阿尔维·杨森的生活如同一团乱麻,父母和兄弟在海难中丧生,祸不单行,妻子图丽提出离婚并带走了三个女儿。一年后,阿尔维依旧没能从打击中恢复,他浑浑噩噩地在街上游荡,在酒精、女人与漫长的驾驶中麻醉自己。
“我当然可以假装自己不疼,这是我的专长。”可沉钝的伤痛在午夜的市中心和黎明的马自达里酝酿得愈发浓烈,当短暂的快乐和绵长的痛苦紧密交织,他试图抓住些什么,却无法干脆地舍弃过去,面对未来。
黯淡的生活本将继续下去,一通来自前妻图丽的意外来电,将阿尔维拖出水面,逼迫他直面生活带给他的种种。随着意识反复游走于回忆和现实之间,伤痛渐渐洇出纸面,残酷却难以割舍。
“我必须自救。”可是这一次,他该如何拯救自己?
佩尔·帕特森(Per Petterson,1952—),挪威著名小说家,由于其小说背景普遍置于挪威,作品往往充满了北欧的冷冽与寂静。受雷蒙德·卡佛与克努特·汉姆生影响,帕特森的小说常具有“意识流”特征,充斥着大量的内心独白,聚焦于细腻的心理感受和敏感的生活体验。
1987年,帕特森凭借短篇小说集《灰尘在我嘴里,沙子在我鞋里》初露头角;2002年的《后果》讲述了一个失去家人的年轻人的故事,这取材于帕特森自己的真实经历,人的孤独、亲子关系等也成为贯穿他主要作品的重要主题;2003年出版的《外出偷马》为他赢得了包括国际IPMAC都柏林文学奖在内的多个奖项,这也是他很有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如今,佩尔·帕特森的作品已被翻译为近50种语言,销往世界各地,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展示北欧文学与众不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