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中国已进入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中的第二个一百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应当在哪些方面发力?

作者认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有年均8%的增长潜力。这个判断的背后,是作者对当下中国面对的巨大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底气的认知。

中国如何继续后发优势?新工业革命,中国又应当如何参与并引领?如何理解双循环和新发展格局?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十四五”期间各地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林毅夫教授从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落脚,深度解读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金融如何推动增长、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方向、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前景,分析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启发。

同时,他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理论,要有自己的理念解读和创新。因此,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作者从一直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出发,用中国自己的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去解释中国的发展和增长动力,具有高度的理论原创性。

林毅夫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8年12月,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

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

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曾任十一届人大代表,第七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并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

著有《从西潮到东风》《解读中国经济》《新结构经济学》等作品,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在“中国崩溃论”盛行的年代,作者曾于1994年出版的《中国的奇迹》中预测,中国经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将在2015年超越美国,按市场汇率计算将在2030年超越美国;前者已在2014年实现,后者已经成为国际发展机构的共识。

作品目录

  • 代序 经济学家别辜负中国这个研究富矿
  • 第一章 中国成就来自何处
  • 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
  •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何来
  • 回望中国民企发展40年
  • 第二章 中国发展的启示
  • 中国发展带来的几点启示
  • 发展中国家可以向崛起的中国学什么
  • 中国经验有助于世界消除贫困
  • 第三章 中国要有自己的经济理论
  • 十九大后中国新发展理念解读
  • 从70年发展看经济学理论创新
  • 中国经济学家要有更大的格局
  • 第四章 如何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
  • 为何要研究新结构经济学
  • 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
  • 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研究
  • 怎么做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
  • 第五章 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看增长
  • 如何理解新结构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结构革命
  •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 “因势利导”与“反弹琵琶”并用,发挥成渝优势
  • 第六章 金融如何推动经济发展
  • 新结构经济学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 金融创新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 第七章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历史必然
  • 新发展格局是必然和共赢的战略选择
  • 双循环提出的深意与落实中的关键点
  • 中国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引领新工业革命
  • 第八章 “十四五”当迈向更高处
  • 当前形势下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 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摩擦双重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 经济结构转型与“十四五”期间各地的高质量发展
  • 保持发展定力,实现逆势增长
  • 激励企业实现绿色工业化
  • 第九章 全球合作带来共赢
  • 世界经济新动向
  • 新形势下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 疫情下的全球经济及中国应对
  • 中国经济与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我对中美贸易摩擦的三点看法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