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起点独特·规模巨大·区域差异显著·治理层级复杂·连接全球的制造业大国

· 改革开放40余年,在一个急速转型与发展的“大国”

· 经济学面对的真正问题是什么?

唯有透过“大国”肌理,才能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 现代经济学是否足以解释和指导中国的转型和发展?

· “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

· 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有何不同?差异何在,又影响了什么?

· 如何从“大国”视角认识社会经济的细节与逻辑?

· 怎样理解“开放”与“改革”的关系?

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特殊性、“长期、全局、多维”这一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目标,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出发,本书构建了一套能解释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政治经济学认识框架,并通过这样一部“大国经济学”,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阐明当前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改革任务。

全书正文共10个章节,分别从对外开放与全球化、中央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与财政关系、所有制改革、产业政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和资本市场、经济结构与转型、收入分配,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文化基因等方面展开,具体介绍中国社会经济运作的特点与现状,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的理念,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描画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领衔,来自国内多所一流高校的10名中生代经济学学者合力创作而成。

这些学者分别是: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汝岱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徐现祥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钊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钟宁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奚锡灿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斌开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李辉文

作品目录

  • 绪论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济学
  •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改革方向
  • 第三节 转型和发展:在历史中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 第四节 总结:中国发展与经济理论
  • 第五节 本书的安排
  • 第一章 开放时代的大国发展
  • 第一节 全球化推动工业化
  • 第二节 不对外开放不能带来民富国强
  • 第三节 融入全球化推动中国腾飞
  • 第四节 失衡、新经济与全球化变局
  • 第五节 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大国优势
  • 第六节 坚定开放理念,迈向新发展阶段
  • 第二章 央地行政关系:放权与协调
  • 第一节 大国发展的治理结构
  • 第二节 放权的实践
  • 第三节 协调的实践
  • 第四节 开启新实践
  • 第五节 让理论和实践告诉未来
  • 第三章 央地财政关系:协调与均衡
  • 第一节 大国财政难题:激励与统一
  • 第二节 垂直型的财政包干制:最强激励
  • 第三节 扁平型的分税制:打破行政隶属
  • 第四节 面向未来:从失衡走向协调
  • 第四章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 第一节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
  • 第二节 国有企业负重前行和改革中的新困境
  • 第三节 日益壮大的民营企业和有待改善的生存环境
  • 第四节 新时代国有企业和民营经济融合发展
  • 第五章 大国治理中的产业政策
  • 第一节 为了长期、全局利益的产业政策
  • 第二节 大国的产业政策:中央和地方大不一样
  • 第三节 产业政策的实施:哪里易出错,应该怎么做?
  • 第四节 面向长期、全局和多维发展的产业政策
  • 第六章 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变局
  • 第一节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区域发展
  • 第二节 中国的区域发展之路
  • 第三节 城乡和区域发展新格局
  • 第七章 金融市场和资本配置
  • 第一节 金融如何配置资本?
  • 第二节 中国金融资源的来处与去处
  • 第三节 “集中资金办大事”的成就与代价
  • 第四节 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不利于创新与多元经济的发展
  • 第五节 金融体系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
  • 第八章 “双循环”与经济结构转型
  • 第一节 结构转型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 第二节 结构转型的驱动力
  • 第三节 结构转型的中国道路
  • 第四节 结构转型必将深化
  • 第九章 共同富裕之路
  • 第一节 全球视角下的不平等
  • 第二节 理解中国收入分配
  • 第三节 迈向共同富裕的新挑战
  • 第四节 共同富裕之路
  • 第十章 中国市场经济的文化基因
  • 第一节 现代市场经济的关键特征与制度基石
  •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市场基因
  • 第三节 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与交流互鉴
  • 后记(一)
  • 后记(二)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