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宗璞,少年时期开始写作,展露才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小说《红豆》、散文《西湖漫笔》等成名于世。中年时期,她的散文《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哭小弟》《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等等,脍炙人口,流传广泛,因为精雅考究,情感深挚,有些成为中小学生的语文课文和辅助教材。宗璞作品追求“诚”与“雅”,艺术品位和思想品位之高,被誉为“兰气息,玉精神”。特别是创作过程迤逦三十多年,克服体弱年高等重重困难在垂暮之年完成的多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等),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师生生活为背景,全面描写亡国之灾降临时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精神气节,是她背负使命的心血之作,是中国当代不多见的长篇精品。《宗璞文集》全面收集她写作八十年来的优秀作品,编为十卷,包括散文、中短篇小说、童话、诗歌、论文、翻译以及长篇小说。

宗璞(冯钟璞),当代作家。1928年生于北京,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附中,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文艺报》和《世界文学》杂志任编辑。著有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生活为背景的百万字史诗性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接引葫芦》),中短篇小说《红豆》《三生石》《弦上的梦》《四季流光》、散文《三松堂断忆》《花朝节的纪念》《哭小弟》《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花的话》《书魂》等,以及诗歌、评论等多种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优秀散文集奖、优秀童话奖等多种文学奖。

宗璞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被概括为“兰气息,玉精神”。

作品目录

  • 作者简介
  • 文集自序
  • 《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
  • 人的呼喊
  • 山溪——小五台林区即景
  • 西湖漫笔
  • 秋色赋
  • 墨城红月
  • 热土
  • 爬山
  • 鸣沙山记
  • 三峡散记
  • 岭头山人家
  • 三访鳌滩
  • “热海”游记
  • 孟庄小记
  • 神在哪里
  • 西湖别来无恙
  • 三生石在这里
  • 养马岛日出
  • 三千里地九霄云
  • 一年四季
  • 暮暮朝朝
  • 湖光塔影
  • 废墟的召唤
  • 萤火
  • 紫藤萝瀑布
  • 秋韵
  • 丁香结
  • 冬至
  • 好一朵木槿花
  • 报秋
  • 送春
  • 松侣
  • 促织,促织!
  • 比尔建亚
  • 拾沙花朝小辑
  • 二十四番花信
  • 我爱燕园
  • 燕园石寻
  • 燕园碑寻
  • 燕园树寻
  • 燕园墓寻
  • 燕园桥寻
  • 霞落燕园
  • 人老燕园
  • 澳大利亚的红心
  • 羊齿洞记
  • 奔落的雪原——北美观瀑记
  • 在黄水仙的故乡
  • 没有名字的墓碑——关于济慈
  • 看不见的光——弥尔顿故居及其他
  • 写故事人的故事——访勃朗特姊妹故居
  • 他的心在荒原——关于托马斯·哈代
  • 柳信
  • 哭小弟
  • 安波依十日
  • 九十华诞会
  •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
  • 心的嘱托
  • 三松堂断忆
  • 三松堂岁暮二三事
  • 一块大石头
  • 学术基金
  • 花朝节的纪念
  • 今日三松堂
  • 一九九三年岁末五日记
  • 梦回蒙自
  • 三松堂依旧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怎得长相依聚——蔡仲德三周年祭
  • 四姑,你能告诉我吗?
  • 孙维世二三事——百年祭
  • 长寿老人
  • 对《梁漱溟问答录》中一段记述的订正
  • 向历史诉说
  • 致丁果先生信
  • 致人民出版社信
  • 他的“迹”和“所以迹”——为冯友兰先生一百一十年冥寿作
  • 给古人少许公平
  • 漫记西南联大和冯友兰先生
  • 人和器——第八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旧邦新命:冯友兰与西南联大”书面发言
  • 《新理学》七十年
  • 在冯友兰先生诞辰一百一十五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 水仙辞
  • 忆旧添新
  • 三幅画
  • 《丛竹间燕园的家书》读后
  • 久病延年
  • 刚毅木讷近仁——记张岱年先生
  • 悼念陈岱孙先生
  • 烟斗上小人儿的话
  • 仙踪何处
  • 在曹禺墓前
  • 大哉,韦君宜
  • 痛读《思痛录》
  • 向前行走
  • 祭李子云
  • 握手
  • 应该说的话
  • 独臂多面手叶廷芳
  • 悼张跃
  • 记朱伯崑
  • 记涂又光
  • 悼余敦康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