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持续多年的国际贸易不均衡被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普遍认为是这场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国际贸易不均衡则被认为主要源于人民币汇率的严重低估,但在《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一书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危机发生的根源绝不在中国的汇率政策。

在这本书中,林毅夫还认为,发展中国家广为接受的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社会的经验,这样的理论经常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相背离,简单照搬西方的理论,容易产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甚至是“好心干坏事”的结果。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社会现实创造性地提出理论来指导其现代化的实践。作者还对解决欧洲债务危机、恢复全球经济增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等热点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引导发展中国家或中国学者独立思考全球经济问题的开拓性作品。阅读此书的读者也一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西潮”并非皆是真理,“东风”亦可贡献于西方的发展。

作品目录

  • 献词
  • 推荐序 全球化的视角,新的分析框架
  • 中文版序
  • 概论
  • 第一部分 2008~2009年世界危机的原因何在
  • 第1章 世界经济与2008~2009年危机
  • 危机的爆发、演进和后果
  • 危机如何蔓延到全球
  • 第2章 危机的真实起因
  • 假说1:全球失衡导致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和全球金融危机
  • 假说2: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的政策所致
  • 第3章 金融监管放松与房地产泡沫
  • 新型金融工具和房地产泡沫
  • 美联储对泡沫的处理办法——格林斯潘对策
  • 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扩张
  • 第4章 欧洲出了什么问题
  • 欧元是否促进了危机的发展
  • 欧元区的金融监管放松和一体化
  • 第5章 中国的外汇储备为何大幅增长
  • 中国的双轨制改革战略导致了企业的高储蓄率
  • 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亚其他国家转移到中国
  • 第二部分 走向复苏的共赢之路
  • 第6章 超越凯恩斯主义
  • 发达经济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坚实但有限的机会
  • 对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丰富的机会
  • 第7章 大规模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 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好处
  • 正确识别突破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填补资金缺口
  •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设计
  • 从“新常态”走向“新新常态”
  • 第三部分 贫穷国家如何实现追赶:雁行模式和领头龙模式
  • 第8章 大分化之谜
  • 大分化
  • 雁行模式和领头龙模式的解决方案
  • 第9章 结构性变化的机制与收益
  • 有关领跑者—追随者关系的早期研究
  • 亚洲的“雁行模式”是否仍在继续
  • 标准事实与尚未得到解释的转型失败
  • 第10章 结构变迁的成败启示
  • 对工业化和去工业化的更深入考察
  • 产业结构升级
  • 对谜题的集中思考:新结构经济学
  • 第11章 贫穷国家获得的独特机遇
  • 前方充满机遇的构造变化
  • 收益会有多大
  • 抓住当前机遇的路线图: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
  • 第四部分 走向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 第12章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 金本位制(1819~1914年)
  • 两次大战期间(1914~1939年)
  •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6~1973年)
  •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1973年以后)
  • 第13章 新出现的压力和政策挑战
  • 有无其他替代美元统治地位的选择
  • 持续的收支失衡与资本流动的波动
  • 第14章 新兴的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
  • 走向多极化的增长体系
  • 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前景
  • 新兴的多元化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如何
  • 第15章 主要改革建议背后的理论思考
  • 国际支付体系
  • 最后贷款人
  • “正常”时期的国际流动性
  • 第16章 主要改革建议的成本收益分析
  • 更大、更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发行国际货币的全球中央银行
  • 全球政策协调
  • 第17章 关于新的全球储备货币(纸黄金)的建议
  • 纠正国际收支失衡
  • 确保充足的全球流动性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