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专注于探讨微观层面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作者结合自己长期的银行信贷工作实践及体会,用通俗的语言,辅之以大量的实际案例,阐述了银行日常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道理。本书从信贷从业人员(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具备的基本概念着手,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单个客户、单个项目和单笔业务的信用风险分析框架,该框架包括了客户分析、用途与交易背景分析、项目分析、市场分析、还款来源及还款能力分析、担保抵押分析和融资方案分析等。在此基础上,作者还从银行债权人的视角,对信贷业务涉及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了专门的分析和解读,对承销及投资、表外理财投资、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及其风险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当前银行可能涉及的绝大部分信用风险业务领域。此外,本书还对当前银行信贷业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过度负债、防假反假、民间借贷、关联交易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刘元庆,1973年生,经济学博士,有17年信贷从业经历,从支行信贷员做起,历任工商银行广州市同福中路支行主管信贷副行长、分行公司业务部、投资银行部、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和信贷审批中心主任,工商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副处长,信用审批部副处长、处长、副总经理,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兼任总行信贷与投资审查委员会委员等,工商银行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曾先后负责基础设施行业、制造业、境外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涉及信用风险的审查审批工作,曾参与《信用风险决策案例》一书编写,并在《财政研究》《人民日报》《金融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作品目录

  • 序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反思
  • 作者序
  • 第一部分 总论篇
  • 第1章 借债容易还钱难
  • 第2章 周期是“大用”
  • 第3章 风险控制要避免“火鸡的错觉”
  • 第4章 借款人不能还款就是最大的实质风险
  • 第二部分 客户篇
  • 第5章 好股东就是好爸爸
  • 第6章 债务轻的客户就是好客户
  • 第7章 选好了客户就控制了风险的源头
  • 第8章 开工率、产销率和货款回收率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极简指标
  • 第9章 库存和应收账款高企是企业财务恶化的重要征兆
  • 第10章 品质是企业信用的基石
  • 第三部分 用途与交易背景篇
  • 第11章 用途欺诈是贷款反复发生风险的重要根源
  • 第12章 识假辨假才能防假反假
  • 第13章 民间借贷是“饮鸩止渴”
  • 第14章 关联交易的主要指向是套取融资及掩盖用途
  • 第四部分 项目与市场篇
  • 第15章 小马拉不动大车
  • 第16章 有多大的本钱干多大的事情
  • 第17章 不要迷信项目的未来效益
  • 第18章 东西卖不出去是加工制造企业最大的风险
  • 第五部分 还款能力篇
  • 第19章 债权人看报表就是看偿债能力
  • 第20章 借款人能否偿还债务的两大关键因素是收入和资产
  • 第六部分 担保篇
  • 第21章 不能把宝押在保证和抵质押上
  • 第22章 押品管理的核心是选得好、估得准、押得住
  • 第23章 保证人的净资产与其保证能力关系不大
  • 第24章 财务限制条款和保护性条款是重要的风险预警线
  • 第七部分 融资方案篇
  • 第25章 好苹果吃一半
  • 第26章 期限越长不确定性越大
  • 第27章 下浮利率就相当于等额减少了利润
  • 第28章 大额或长期贷款到期一次性偿还是还不了的
  • 第八部分 贷后管理篇
  • 第29章 控制不了现金就控制不了现实的还款来源
  • 第30章 贷后要相机抉择管控风险
  • 第九部分 财务分析篇
  • 第31章 财务报表分析与银行信贷决策
  • 第十部分 创新业务篇
  • 第32章 银行理财投资业务及其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 第33章 银行承销和投资债务融资工具及其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 第34章 投贷联动与银行公司业务投行化
  • 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