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随着新一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业正在面临重大变革,酝酿新的突破。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正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全面改造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传统银行实现转型升级,探究“未来银行”的转型方向,成为业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智慧银行将是继传统银行经互联网改造之后,运用新兴技术打造的又一新型服务模式,也是未来银行实现“共享+智能”模式的必由之路。创建智慧银行既顺应了我国银行适应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也是商业银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书立足于银行角度,从“共享+智能”视角切入,对智慧银行的起源、内涵、发展现状、技术架构、应用架构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构建了基于“云+智能平台+端”的智慧银行运作模式与体系架构,提出了数字控股集团与智慧银行生态的发展方向,探讨了智慧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与针对FinTech的风险管控框架。未来,ICT行业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核心,必将是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人类智慧”。通过机器智能叠加人类智慧,智慧银行将开启未来银行服务新模式,其关键要义是“智慧泛在,服务无形;化繁为简,供需两便”。

李麟,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浦发银行总行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上海金融领军人才、CF40特邀成员、SFI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银行战略管理、互联网金融、信贷管理、风险管理。曾在《国际金融研究》、《中国金融》、《二十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金融报》等学术期刊及专业财经报纸上发表文章多篇。曾出版《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增长》、《移动金融:创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生态--基于生态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等著作,以及《十字路口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循环:正在改变全球市场和投资策略的新经济力量》等译著。其中,《移动金融:创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金融模式》曾获得首届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2013年上海金融业改革发展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互联网金融生态:基于生态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获得2015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2015年上海金融业改革发展优秀研究成果评选一等奖。

作品目录

  • 第一章 智慧银行的起源
  •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 一、ICT及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兴现代服务业兴起
  • 二、新兴现代服务业市场的“核爆点”即将来临
  • 三、人工智能对高端服务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 四、中国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的蜕变
  • 五、智能化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二节 共享经济:智慧银行构建的理论基础
  • 一、共享经济的兴起
  • 二、共享经济的定义及特征
  • 三、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 四、共享经济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三节 共享金融的兴起为智慧银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 一、共享金融的兴起
  • 二、共享金融是构建未来银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关键方向
  • 三、共享金融的兴起为智慧银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 第四节 FinTech技术使共享理念成为可能
  • 一、“端”是商业银行实现共享的界面
  • 二、“云”是商业银行实现共享的基础
  • 三、“智能”是商业银行实现共享的动力
  • 第二章 智慧银行的内涵
  • 第一节 智能和智慧的关系
  • 一、人类智慧的评价标准
  • 二、人工智能的评价标准
  • 第二节 智慧银行的界定及评价维度
  • 一、智慧银行的内涵界定
  • 二、智慧银行的评价维度
  • 第三节 智慧银行的主要特点
  • 一、智能感知:“认得见”
  • 二、智能交互:“听得清”、“说得出”
  • 三、智能分析:“读得懂”
  • 四、智能推断:“猜得准”
  • 第三章 智慧银行发展现状
  • 第一节 国外智慧金融的发展现状
  • 一、金融产品的智能化
  • 二、渠道服务的智能化
  • 三、管理支撑的智能化
  • 第二节 国内智慧金融发展现状
  • 一、金融产品智能化
  • 二、渠道服务的智能化
  • 第三节 智慧银行的主要形态
  • 一、革新的银行
  • 二、全新的银行
  • 三、聚合型银行
  • 四、平台型银行
  • 第四章 全新交互方式感知客户需求
  • 第一节 无线定位技术
  • 一、无线传感器技术
  • 二、WiFi定位技术
  • 三、蓝牙定位技术
  • 第二节 人机交互技术
  • 一、多点触控技术
  • 二、AR/VR/MR技术
  • 第三节 生物特征技术
  • 一、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
  • 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技术
  • 三、行为特征识别技术
  • 第五章 高效IT系统重构基础设施
  • 第一节 云计算技术
  • 一、云计算技术概述
  • 二、云计算技术的架构模式
  • 三、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 四、云计算技术在智慧银行的应用
  • 第二节 区块链技术
  • 一、区块链技术概述
  • 二、区块链的核心技术
  •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 第三节 物联网技术
  • 一、物联网的概述
  •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慧银行的应用
  • 第四节 量子通信技术
  • 一、量子通信技术的概述
  • 二、量子通信技术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三、量子通信技术在智慧银行中的应用
  • 第六章 智能决策机制塑造思维能力
  • 第一节 大数据技术
  • 一、大数据概述
  • 二、大数据分析的核心技术
  • 三、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 第二节 人工智能技术
  • 一、人工智能的概况
  • 二、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
  • 三、人工智能在智慧银行的应用与展望
  • 第七章 智慧银行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云+智能平台+端”的智慧银行模式构建
  • 一、建立以FaaS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 二、建立“更智能、更便捷”的服务模式
  • 三、建立“集约化、数字化”的运营模式
  • 四、建立“合作、开放”的生态模式
  • 五、建立“共赢、共享”的盈利模式
  • 第二节 “云+智能平台+端”的智慧银行体系构建
  • 一、底层:打造云基础架构
  • 二、应用层:打造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智能应用平台
  • 三、界面层:打造面向使用者的一站式智能终端
  • 第三节 智慧网点的实施方案——示例
  • 一、智慧网点的实施路径
  • 二、智慧网点的实施重点
  • 第八章 智慧银行集团的跨业态融合
  • 第一节 传统银行与其他金融业态融合面临的难题
  • 一、分业监管使跨业态的融合联通受到限制
  • 二、跨业态的系统数据共享难以实现
  • 三、跨业态的统一调度缺乏中枢
  • 四、跨业态的客户服务零散分割
  • 第二节 智慧银行与其他金融业态融合的思路
  • 一、建立互联互通生态
  • 二、积累挖掘数据资产
  • 三、打造智能智慧中枢
  • 四、形成一站式客户服务简单界面
  • 第三节 智慧银行跨业态经营措施
  • 一、打通数据与信息系统,构建跨综合化经营基础
  • 二、打造大运营体系,提供客户综合化体验界面
  • 三、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促进综合化销售
  • 四、联合产品研发,提升综合化产品水平
  • 五、促进体制机制文化整合,打造智慧集团战车
  • 第九章 智慧银行生态的发展与演进
  • 第一节 生态视角下的ICT产业链分析
  • 一、ICT行业的产业链结构
  • 二、ICT产业链的发展特征
  • 三、ICT产业的经济特性
  • 第二节 智慧银行生态的构成及功能
  • 一、智慧银行生态系统构成
  • 二、子系统和产业链环节的协同
  • 第三节 智慧银行生态的演进模式
  • 一、通过强化主业与合理并购,获取有机增长
  • 二、通过产业系统分工与协同,实现生态化发展
  • 三、通过分离外包与平台运作,优化业务边界
  • 第十章 智慧银行的风险管控框架
  • 第一节 智慧银行新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 一、传统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智慧银行的新型风险控制框架:基于“云+智能平台+端”
  • 三、智慧银行风控体系构建
  • 第二节 新兴金融科技的潜在风险识别
  • 一、数据隐私、算法歧视及开发者局限
  • 二、金融科技带来的经营管理风险
  • 三、金融科技对监管带来的风险挑战
  • 四、金融网络安全风险更加凸显
  • 第三节 新兴金融科技的风险管控框架
  • 一、应对思路:保证安全前提下最大化社会效益
  • 二、分级监管: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不同智能等级分类监管
  • 三、实时监测:实时反馈技术过程,建立安全漏洞响应和修复机制
  • 四、监管科技(RegTech):创新监管技术,提升监管自身风险防范水平
  • 五、技术边界:纠正技术错配,优化机器自学习模式和知识面
  • 六、人机规制:用人类智慧应对人工智能挑战
  • 七、行业规制:合理完善的规制框架是人工智能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 八、小结
  •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课题组成员简介
  • 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