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施尼茨勒作品集(共三册)》收入了施尼茨勒所有的代表作品,如中短篇小说《死》《小小的喜剧》《死者无言》《古斯特少尉》《陌生的女人》《希腊舞女》《卡萨诺瓦还乡记》《埃尔泽小姐》《梦幻记》,长篇小说《特蕾莎:一个女人一生的编年史》,戏剧《儿戏恋爱》《绿鹦鹉酒馆》《轮舞》,箴言《关系与孤独》。

戏剧是施尼茨勒文学创作的核心,小说是核心的衍射。同戏剧一样,他的小说创作也打破了传统的模式,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形成了新的风格。施尼茨勒的小说大都表现出对人的个性经历持久执着的兴趣。爱情与死亡构成了其创作题材的基础,捕捉人物的心理瞬间是他艺术表现风格的根本所在。由于他的艺术注意力更多地趋于再现人的心理感受,崇尚一种在逻辑上无规律可循的心理表现,因此,作者往往以强有力的形象语言、细腻分明的感受和鲜明的价值对比,展现了多愁善感的主人公的回忆、预感和梦境。具体的感受描写往往赢得了相对的独立性,仿似一幅幅若即若离的语言油画。

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维也纳现代派的核心人物。第一个把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作家,以表现心灵、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德语现代派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生于犹太医生家庭。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获博士学位。1886年后行医,同时从事文学创作。作者自认为一生都在探索人的灵魂,作品较少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前期创作的主要成就在戏剧,重要剧作有《阿纳托尔》(1893)、《轮舞》(1900)、《贝恩哈迪教授》(1912)等。还著有长篇小说《通向野外的道路》(1908)、《特雷赛》(1928),以及一些中短篇小说。

代表作中篇小说《古斯特少尉》(1900)尖锐讽刺军官的虚荣心和等级优越感,艺术上采用“内心独白”的手法。192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埃尔泽小姐》中,“内心独白”再次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作品着重性格刻画和心理分析,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作品目录

  • 文前彩插
  • 施尼茨勒——时代的灵魂
  • 第一卷 古斯特少尉
  • 小小的喜剧
  • 告别
  • 死者无言
  • 古斯特少尉
  • 瞎子基罗尼莫和他的哥哥
  • 陌生的女人
  • 希腊舞女
  • 单身汉之死
  • 卡萨诺瓦还乡记
  • 后记
  • 埃尔泽小姐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