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家竞争优势(下)》基于1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根据企业凭以竞争的生产率,迈克尔•波特第一次对此给出了全面的理论解释,也就是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下)》一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商业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波特的“集群”观点或相互联系的企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和特定地区的组织机构组成的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思考经济、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

全球印刷机产业、高级轿车、化工产业为什么集中在德国?

世界重要的药厂、巧克力食品与贸易业的基地,为什么在瑞士、瑞典等小国?

在个人电脑、软件、信用卡、电影等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为什么大多在美国?

在瓷砖、雪靴、包装机械以及工厂自动化设备产业中,为什么是意大利的企业最强势?

主导了家用电器、照相机、传真机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的产业,为什么在日本?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应该如何解释呢?从《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你能找到答案。

作者:(美国)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 译者:李明轩 邱如美

迈克尔•波特,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当今世界竞争战略和竞争力领域公认的第一权威,“竞争战略之父”,是当经最伟大的商业思想家之一。埃森哲公司和《时代》杂志对全球最有影响力的50位管理大师的排名中,迈克尔•波特位居第一。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三种竞争战略理论。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8本书籍。

作品目录

  • 第三篇 国家篇
  • 09 衰落的大国
  • 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 国家竞争优势形态——产业数多
  • 生产要素——工业技术
  • 生产要素的创造机制:后天失调
  • 不利因素的转换:成为创新的领导者
  • 需求条件——要求不高的原殖民地市场
  •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逃避商业与避免竞争
  • 政府角色——老是做错事
  • 回顾与展望——开始强调竞争力
  • 美国:乱流四起
  • 国家竞争优势形态——天然资源产业比重高
  • 生产要素——减速的前进步调
  • 需求条件——转机成了危机
  •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美国的盲点
  •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目光短视的企业
  • 政府角色——对产业发展不积极
  • 回顾与展望——挥别美国梦
  • 战后总检讨
  • 三雄崛起
  • 五国乏善可陈
  • 10 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 经济发展面面观
  • 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 阶段一:生产要素导向
  • 阶段二:投资导向
  • 阶段三:创新导向
  • 阶段四:富裕导向
  • 提升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 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
  • 无限的可能
  • 十国竞争史
  • 竞争:不是一条轻松之路
  • 第四篇 应用篇
  • 11 企业战略
  • 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 竞争优势的环境
  • 创新的压力
  • 察觉产业变化
  • 企业在国家集群内的互动
  • 国际化的本国客户
  • 改善国家的竞争环境
  • 企业如何创造出生产要素
  • 集群的发展
  • 国内竞争不可或缺
  • 引导而非影响
  • 竞争力何去何从
  • 分析国际竞争对手
  • 选择产业和战略
  • 打入国外市场
  • 相关多元化方为上策
  • 在国际上借力使力
  • 服务挑剔的客户与市场
  • 全球生产作业
  • 国外资源
  • 在海外发展技术
  • 迎战国外最强的对手
  • 选择区域总部
  • 并购外国公司
  • 战略联盟治标不治本
  • 巩固本国基础
  • 领导人的角色
  • 12 政府政策
  • 生产力是主要目标
  • 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
  • 政府制定政策的挑战
  • 政策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 政府是发动机
  • 重视教育和培训
  • 主动研发重要科技
  • 发展基础设施
  • 开放资本渠道
  • 培养信息整合能力
  • 直接补贴并非良策
  • 生产要素和货币市场政策
  • 政策对需求条件的影响
  • 政府采购原则
  • 国防采购助益不大
  • 利用产品和流程的规范
  • 购买者的责任
  • 优先需求
  • 设定技术标准
  • 想办法延伸国内市场
  • 政策对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影响
  • 媒体政策
  • 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 进行区域发展计划
  • 政策对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的影响
  • 国际化
  • 目标的重要性
  • 保持国内竞争的重要性
  • 注入新血液
  • 正面的贸易政策
  • 外商投资的问题
  • 政策与竞争优势发展阶段的关系
  • 深入的阶段
  • 角色淡出的时刻
  • 何谓重点产业
  •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政策
  •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 优先顺序
  • 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
  • 定位与转型
  • 政府角色
  • 什么是真正的协助
  • 合作不一定是力量的相加
  • 13 国家行动指南
  • 韩国的行动指南
  • 意大利的行动指南
  • 瑞典的行动指南
  • 日本的行动指南
  • 瑞士的行动指南
  • 德国的行动指南
  • 英国的行动指南
  • 美国的行动指南
  • 新世纪,新课题
  • 结语 乐观其成
  • 全球竞争,位阶重整
  • 成功与失败的拉锯战
  • 附录I 界定产业集群的方法
  • 评估竞争力三原则
  • 产业集群图
  • 调整产业的归类
  • 贸易形态的计算方式
  • 对天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 附录II 各国贸易类型的补充数据
  • 注释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附录I
  • 参考读物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