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泛流传,脍炙人口,早已成为世界短篇小说文库中的瑰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最后一课》,堪称世界文学史上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典范。作品描写的是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学生向祖国语言告别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具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都德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在法国短篇小说创作中具有显著地位,是世界短篇小说文库中的瑰宝。其中最具表现力的就是《最后一课》,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912年,《最后一课》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

作品目录

  • 译序
  • 生平
  • 作品
  • 特色
  • 最后一课
  • 一盘台球
  • 小间谍
  • 母亲
  • 柏林之围
  • 糟糕的佐阿夫兵
  • 保卫达拉斯贡
  • 合唱团
  • 马术表演
  • 突破口
  • 保卫俱乐部
  • 义勇军
  • 散养兔和家养兔
  • 告别酒会
  • 贝利塞尔的普鲁士兵
  • 在巴黎的农民们
  • 前哨见闻
  • 在库尔讷夫,十二月的一个早晨
  • 马恩河沿岸
  • 蒙鲁日要塞的回忆
  • 在拉福尤斯
  • 渡船
  • 旗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沙文之死
  • 阿尔萨斯!阿尔萨斯!
  • 沙漠旅行队客店
  • 我的军帽
  •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
  • 拉雪兹神父公墓之战
  • 小馅饼
  • (一)
  • (二)
  • (三)
  • 法兰西仙女
  • 记事员
  • 吉拉尔坦答应我的三十万法郎!
  • 亚瑟
  • 三次警告
  • 最后一本书
  • 房屋出售
  • 圣诞故事
  • (一) 马莱区的圣诞晚餐
  • (二) 三场小弥撒
  • 教皇死了
  • 美食风景
  • 龙虾汤
  • 蒜泥蛋黄酱
  • 古斯古斯饭
  • 栗子粥
  • 海边收获
  • 红山鹑的感愤
  • 镜子
  • 盲人皇帝或为找寻日本悲剧的巴伐利亚之旅
  • (一) 德·西耶波尔特上校先生
  • (二) 德国南方
  • (三) 在出租马车里
  • (四) 蓝色的国家
  • (五) 泛舟斯塔因贝格湖上
  • (六) 巴伐利亚雕像
  • (七) 盲人皇帝!……
  • 安家
  • 博凯尔的驿车
  • 科尔尼耶师傅的秘密
  • 塞甘先生的山羊
  • 繁星
  • 阿尔勒城的姑娘
  • 居居尼昂的神甫
  • 老俩口
  • 散文叙事诗
  • (一) 王储之死
  • (二) 专区区长去农村
  • 金脑人的传说
  • 诗人米斯特拉尔
  • 两家客栈
  • 尊敬的戈歇神甫的药酒
  • 在卡马尔格
  • (一) 出发
  • (二) 茅屋
  • (三) 守望!(潜伏!)
  • (四) 红与白
  • (五) 瓦卡莱斯湖
  • 怀念兵营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