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孔子生平|儒学大义|六艺之学|颜曾思孟

以经解经,还原孔学之精微、灵活与整全

横向以多文明比较会通,宣扬中国思想之菁华

纵向提升个体精神维度,汲取生命困苦之救愈

“流行的观念认为儒学在本质上是世俗的,或以为儒学仅为一堆严格的道德训诫或枯燥的哲学原则。事实却恰恰相反,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亦有难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量测的深度,有极微妙精细处乃至无限的宽广性与灵活性,甚或遍在之整全性。”

徐梵澄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被誉为“现代玄奘”,“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计划,赴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1960年代是徐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学术菁华的宣扬期,以英文著出《孔学古微》,1966年由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出版,意在向西方读者介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菁华;后收入《徐梵澄文集》卷三,2006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5年经李文彬先生译成中文,以单行本出版,并获评当年的“中国好书”。今经译者李文彬及主编孙波全面校订,以先中后英的编排形式面向国内读者推出对照单行本。

全书通过“以经解经”的方式,全面评述了孔子生平、儒学大义、六艺之学、颜曾思孟等主题,力图还原孔学之精微、灵活与整全。横向以多文明比较会通,宣扬中国思想之菁华;纵向提升个体精神维度,汲取生命困苦之救愈。对于“仁”,徐先生提出:“仁”就是“神圣之爱”。作为宇宙原则,“仁”不可能离我们很远。只要人觉醒于“仁”,“仁”便就在眼前了。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人在举手之间,就能觉醒,做到公正,善良,亲切。

此外,徐先生在1960年代曾将周敦颐所撰《通书》译成英文并作序言,1978年由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出版;又曾以英文作《<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一篇;二者均被收入《徐梵澄文集》卷三。本书以中文在前、英文在后的编排方式,将此二篇一并附后,方便读者对照阅读。

徐梵澄 1909.10.26—2000.3.6

原名徐琥,字季海,又名徐诗荃,湖南长沙人。著名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诗人、书画家、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被誉为“现代玄奘”,“中国新兴版画第一人”。

1927年入武汉中山大学历史系,1928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同年与鲁迅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1929—1932年赴德修艺术史专业,分别就读于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寄寓上海,撰写杂文和短篇小说,并受鲁迅之嘱有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1940年底入中央图书馆,并授课于中央大学。1945年抗战胜利,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计划,赴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1978年底回国,次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直至殁世。

作品目录

  • 主编的话
  • 第一章 孔子生平
  • 第二章 孔子生平(续)
  • 第三章 周游列国
  • 第四章 儒学大义
  • 第五章 儒学大义(续)
  • 第六章 六艺
  • 第七章 《诗》《礼》《乐》
  • 第八章 《尚书》《春秋》
  • 第九章 《易经》
  • 第十章 《易经》(续)
  • 第十一章 夫子赞
  • 第十二章 颜子和曾子
  • 第十三章 子思
  • 第十四章 孟子
  • 第十五章 孟子(续)
  • 末章
  • 附录一 周子《通书》Appendix I The Book of Universality—A Supplement to theBook of Changes
  • 诚上第一
  • 诚下第二
  • 诚几德第三
  • 圣第四
  • 慎动第五
  • 道第六
  • 师第七
  • 幸第八
  • 思第九
  • 志第十
  • 顺化第十一
  • 治第十二
  • 礼乐第十三
  • 务实第十四
  • 爱敬第十五
  • 动静第十六
  • 乐上第十七
  • 乐中第十八
  • 乐下第十九
  • 圣学第二十
  • 公明第二十一
  • 理性命第二十二
  • 颜子第二十三
  • 师友上第二十四
  • 师友下第二十五
  • 过第二十六
  • 势第二十七
  • 文辞第二十八
  • 圣蕴第二十九
  • 精蕴第三十
  • 乾损益动第三十一
  •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
  • 富贵第三十三
  • 陋第三十四
  • 拟议第三十五
  • 刑第三十六
  • 公第三十七
  • 孔子上第三十八
  • 孔子下第三十九
  • 蒙艮第四十
  • 附录二 《易大传》——新儒家之入门Appendix II An Entrance into Neo-Confucianism—The Great Treatise
  • 初版译者后记
  • 再版译者赘言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