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股市惨淡,跌跌不休,不少股民暗自垂泪,究竟如何避开股市的地雷?

张化桥继续敢言作风,在新作中大胆揭示各类投资陷阱。他认为,股市遍布的三种地雷,分别由上市公司、政府和股民埋下:上市公司做假账,报喜不报忧;政府或纵容,或给予企业单次的补贴优惠等等,都埋下了陷阱。而股民过分自信、不做足功课、投机取巧,也无异于自设陷阱,最后必误踩地雷,遍体鳞伤。作者凭借十多年在股市的经验,在本书中详细分析如何识别及避开这三种地雷。

避开地雷之后,股民最关心的当然是如何选对股票。张化桥总结出自己从股票得到的教训,提出独到的投资智慧,例如不要看股票的估值,不要作短期的预测,反而要运用“投资护城河”等概念,寻找最有价值的行业,以及在其中找到不够贵的好公司,方有机会捕捉最能赚钱的“十倍股”。

张化桥,现任中国支付通(8325.HK)董事长。他曾在瑞士银行(UBS)工作11年,担任中国研究部主管和投资银行部副主管。1986—1989年,他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2006—2008年,他在一家地产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担任首席运营官。他的研究团队连续5年(2001—2005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中国研究团队”,他本人连续4年(2001—2004年)被《亚洲货币》杂志评选为“中国分析师”。他于1991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并曾在堪培拉大学讲授金融学。他曾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等大型媒体发表多篇文章,著有三本畅销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影子银行内幕: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谁偷走了我们的财富?》。

作品目录

  • 自序 冷眼看股市风险
  • 第一章 券商不知不觉帮了坏人的忙
  • 1.01 投资的信仰危机
  • 1.02 第三次回到投行
  • 1.03 这就是投资银行吗?
  • 1.04 投资银行的人势利吗?
  • 1.05 企业做假账的例子
  • 1.06 辉山乳业出事了吗?
  • 1.07 上市公司陷阱多
  • 1.08 魔鬼在其中
  • 1.09 上市公司的婚姻和寿命
  • 1.10 如何跟分析师打交道
  • 1.11 中国股市“水至清则无鱼”?
  • 1.12 闭上眼睛给股票估值
  • 1.13 新股上市,投行搅局
  • 1.14 Facebook的官司,股民的教训
  • 1.15 可爱的分析师和审计师
  • 第二章 股民的眼泪
  • 2.01 自设地雷,股民垂泪
  • 2.02 坏公司上市,赚了股民的钱
  • 2.03 博人民币升值买汇贤产业信托?
  • 2.04 中国股民需要大实话
  • 2.05 股民没来由的自信
  • 2.06 亏钱容易赚钱难
  • 2.07 对冲基金不是坏人
  • 2.08 作为股民,我究竟想赚谁的钱?
  • 2.09 股民总是坐立不安
  • 2.10 惹不起,躲得起
  • 2.11 如何避开股市的地雷
  • 第三章 我从股票得到的深刻教训
  • 3.01 公司壮大不等于股民赚钱
  • 3.02 激励机制决胜
  • 3.03 好行业也有坏公司
  • 3.04 周期性股票难以捕捉
  • 3.05 赚钱是小概率事件
  • 3.06 餐饮业没有护城河
  • 3.07 便宜货是“价值陷阱”
  • 3.08 小心竞争激烈的行业
  • 3.09 中国房地产公司基本不行
  • 3.10 地产行业的陷阱
  • 第四章 十倍股,往何处寻?
  • 4.01 如果利润不再增长……
  • 4.02 体育用品公司前途堪忧
  • 4.03 别碰需要营销的公司
  • 4.04 港人爱股大势已去?
  • 4.05 中国地产股成了二手汽车
  • 4.06 寻找十倍大牛股
  • 第五章 提防官商同诈,重建股市文化
  • 5.01 政府欺诈毒害股市
  • 5.02 上市公司的庞式骗局
  • 5.03 企业假账多如地沟油
  • 5.04 中国式畸形股权文化
  • 5.05 分红无限好,只是别强迫
  • 5.06 分红派息的欺骗性
  • 5.07 提防永不长大的上市公司
  • 5.08 股市好坏的七大标准
  • 第六章 合理资产配置,降低风险
  • 6.01 噪声中觅经济方向
  • 6.02 企业少做少错的道理
  • 6.03 资本市场和社会的绝望
  • 6.04 资产配置的新问题
  • 6.05 如何降低投资的风险
  • 附录识别股市的地雷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