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是以影视摄影基础技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业基础类教材,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培林教授主编。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影视摄影技艺的各个方面,如影视摄影器材的分类与使用、影视摄影造型技巧、影视摄影录音、影视文案写作、影视作品鉴赏、影视摄影史等,通过对本书的研读,能够高效地储备影视摄影与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顺利过渡到更为深入的学习阶段。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影视类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影视摄影爱好者及有志于报考影视类专业的高中毕业生阅读参考。

李培林,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摄影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影视导演、影视摄影与创作,著有《读图时代的媒体与受众》《摄影造型技巧》《现代新闻摄影》等专著近二十部,执导南京师范大学宣传片《寻梦》等作品。

作品目录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一章 影视摄影器材
  • 1.1 常见影视拍摄器材
  • 1.1.1 胶片摄影机
  • 1.1.2 摄像机
  • 1.1.3 电影级数字摄影机
  • 1.1.4 单反摄影机(视频拍摄、拍照)
  • 1.1.5 微单摄影机(视频拍摄、拍照)
  • 1.1.6 其他影视摄影备机
  • 1.2 影视摄影的光学镜头
  • 1.2.1 光学镜头的性能
  • 1.2.2 光学镜头的分类及造型特征
  • 1.2.3 光学镜头的配备
  • 1.2.4 光学镜头附件
  • 1.2.5 光学镜头的养护
  • 1.3 影视摄影附件
  • 1.3.1 存储卡
  • 1.3.2 三脚架和云台
  • 1.3.3 监视器
  • 1.3.4 摇臂
  • 1.3.5 稳定器
  • 1.3.6 滑轨、轨道车
  • 1.3.7 航拍器
  • 第二章 摄影机的操作与控制
  • 2.1 摄影机的基本设置
  • 2.1.1 日期、时间设置
  • 2.1.2 寻像器或显示屏的设置
  • 2.1.3 录音电平的设置
  • 2.1.4 白平衡设置
  • 2.1.5 拍摄品质设置
  • 2.1.6 快门设置
  • 2.1.7 感光度设置(增益设置)
  • 2.2 摄影机的基本操作
  • 2.2.1 摄影机的固定拍摄与执机方式
  • 2.2.2 摄影机操作的基本要领
  • 2.3 影视摄影曝光控制
  • 2.3.1 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 2.3.2 影响摄影曝光的因素
  • 2.3.3 影视摄影的曝光方法
  • 2.4 影视摄影的调焦控制
  • 2.4.1 自动调焦的原理
  • 2.4.2 自动聚焦的区域
  • 2.4.3 手动聚焦
  • 2.5 影视摄影的景深控制
  • 2.5.1 景深的概念
  • 2.5.2 影响景深的因素
  • 2.5.3 景深的运用
  • 第三章 影视摄影构图
  • 3.1 构图的基本形态
  • 3.1.1 点
  • 3.1.2 线
  • 3.1.3 面
  • 3.2 构图的基本原理
  • 3.2.1 表现力
  • 3.2.2 对称
  • 3.2.3 黄金分割
  • 3.2.4 节奏
  • 3.2.5 视觉
  • 3.2.6 空间
  • 3.3 构图的基本方法
  • 3.3.1 拍摄视点
  • 3.3.2 主体与陪体
  • 3.4 构图的基本形式
  • 3.4.1 横向形式
  • 3.4.2 竖向形式
  • 3.4.3 斜向形式
  • 3.4.4 S形式
  • 3.4.5 三角形式
  • 3.4.6 V形式
  • 3.4.7 X形式
  • 3.4.8 圆形式
  • 3.4.9 框形式
  • 第四章 影视摄影用光
  • 4.1 光的造型知识
  • 4.1.1 光源
  • 4.1.2 光的性质
  • 4.1.3 光的位置
  • 4.1.4 光的造型
  • 4.1.5 光的明暗
  • 4.2 自然光的运用
  • 4.3 室内人工光的设置
  • 4.4 影视布光实例图
  • 4.5 光的艺术语言
  • 4.5.1 塑造外部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 4.5.2 制造气氛,渲染环境
  • 4.5.3 表达人物情感
  • 4.5.4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 4.5.5 突出主体形象,刻画事物细节
  • 4.5.6 光与影的象征寓意
  • 4.5.7 光要为主题服务,为情节服务
  • 第五章 影视摄影色彩原理
  • 5.1 色彩的要素
  • 5.1.1 色别
  • 5.1.2 明度
  • 5.1.3 饱和度
  • 5.2 色彩的调子
  • 5.2.1 冷暖色调
  • 5.2.2 淡浓色调
  • 5.3 色彩的对比
  • 5.3.1 色别的对比
  • 5.3.2 色度的对比
  • 5.3.3 色性对比
  • 5.4 色彩的和谐
  • 5.5 色彩的感觉
  • 5.5.1 色彩的大小
  • 5.5.2 色彩的远近
  • 5.5.3 色彩的重量
  • 5.5.4 色彩的冷暖
  • 5.5.5 色彩的动静
  • 5.5.6 色彩的软硬
  • 5.5.7 色彩的联想
  • 5.5.8 色彩的情感
  • 第六章 影视剪辑艺术
  • 6.1 剪辑理论
  • 6.1.1 剪辑的定义
  • 6.1.2 剪辑的历史
  • 6.2 影视剪辑技巧
  • 6.2.1 基本剪辑
  • 6.2.2 匹配剪辑
  • 6.2.3 转场剪辑
  • 6.2.4 结语
  • 第七章 影视文案
  • 7.1 影视文案写作的意义
  • 7.1.1 为影视创作打下根基
  • 7.1.2 为影视创作提供向导
  • 7.1.3 为影视作品进行商业宣传
  • 7.1.4 影视文案的文学之美
  • 7.2 影视文案写作的素养要求
  • 7.2.1 熟知影视语言特性及其传播的特征
  • 7.2.2 对周遭生活细节的敏感
  • 7.2.3 谙熟叙事技巧
  • 7.2.4 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的能力
  • 7.3 影视文案的写作
  • 7.3.1 影视剧本文案写作
  • 7.3.2 电视新闻文案写作
  • 7.3.3 谈话类节目文案写作
  • 7.3.4 综艺类节目文案写作
  • 7.3.5 纪录片文案写作
  • 第八章 影视作品鉴赏
  • 8.1 影视作品鉴赏的基础
  • 8.1.1 电影与电视
  • 8.1.2 理解视听语言
  • 8.1.3 熟悉影视艺术的构成要素
  • 8.1.4 大量影片的观赏积累
  • 8.2 影视批评的功能和要求
  • 8.2.1 影视批评的主要功能
  • 8.2.2 影视批评的要求
  • 8.3 影视作品鉴赏的具体内容
  • 8.3.1 影视作品的主题
  • 8.3.2 影视作品的情节
  • 8.3.3 影视作品的结构
  • 8.3.4 影视作品的人物
  • 8.3.5 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
  • 第九章 影视声音艺术
  • 9.1 关于声音的基础知识
  • 9.1.1 声音的物理属性
  • 9.1.2 声音的艺术属性
  • 9.2 影视声音
  • 9.2.1 影视声音的元素
  • 9.2.2 影视作品中的声画关系
  • 9.3 影视录音技术
  • 9.3.1 录音技术发展简史
  • 9.3.2 数字录音技术
  • 第十章 世界电影简史
  • 10.1 世界电影成长期(1895—1927年)
  • 10.1.1 卢米埃尔兄弟的纪实主义电影
  • 10.1.2 乔治·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 10.1.3 布赖顿学派
  • 10.1.4 世界电影艺术的奠基人大卫·格里菲斯
  • 10.1.5 美国的喜剧电影
  • 10.1.6 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运动
  • 10.1.7 苏联的蒙太奇学派
  • 10.1.8 罗伯特·弗拉哈迪
  • 10.2 世界电影发展期(1927—1945年)
  • 10.2.1 美国电影的鼎盛
  • 10.2.2 苏联电影的发展
  • 10.3 电影成熟期(1945年至60年代)
  • 10.3.1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 10.3.2 法国的新浪潮电影运动
  • 10.3.3 新德国电影运动
  • 10.4 多样化发展的世界当代电影(20世纪60年代至今)
  • 10.4.1 战争题材电影
  • 10.4.2 政治题材电影
  • 10.4.3 伦理道德题材电影
  • 10.4.4 娱乐题材电影
  • 10.4.5 现代派电影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