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是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的存世遗稿,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和《黑带》杂志创始人水户上原整理而成,凝聚了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毕生的武学精要。全书共分四个部分,从基本功训练、技法训练、实践技术、自卫术四个方面全面而详尽地展示了李小龙独创的截拳道技战术体系,可谓当今世界上最经典、权威的截拳道专著和训练教材。

本书中介绍的技法动作皆配有世面上极为罕见李小龙真人示范照片,让读者在阅读时如获李小龙亲身指导。本书自1977年首版以来,在武术爱好者中好评如潮,一直被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李小龙武学名著。此次的全新完整版采用先进的数码修复技术完美解决了老照片清晰度不高的问题,完整地再现了宗师李小龙搏击中的英姿。

作者: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作为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 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中。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编辑整理:

水户上原,李小龙亲传弟子,《黑带》杂志创始人。

译者:

钟海明,时任国家某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系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兼任东方文化传播促进会主席、北京市武术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和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主席等职。多年来,在科研之余,潜心武学与传统养生功法及中医经络调理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华武道概论》、《吴斌楼戳脚翻子全书》、《李小龙技击法》、《经络调理与眼保健》和《王者之路——探秘功夫之王李小龙》等著作,曾被誉为“第一位将李小龙截拳道引入中国的人”。目前,在国家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武医文化工作小组负责武医文化的研究传播与推动工作。

徐海潮,1951年生人,生在军营,长在军营,军旅生涯四十多年,有二十多年的军事外交工作经历。自八十年代起,曾任驻外交部驻伊朗使馆、中国常驻联合国军事代表、驻新西兰、阿富汗、保加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级武官。目睹了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亲历了阿富汗战后的动乱。曾获联合国颁发的维和奖章和保加利亚国防部授予的军旗下一级勋章。在《李小龙技击法》一书的翻译中担任了重要的翻译工作。

作品目录

  • 序 言
  • 译者的话 打开通往中华武道殿堂之门
  • 前 言
  • 第一部分 基础训练
  • 第1章  技击者练习
  • 1.1 有氧训练
  • 1.2 热身练习
  • 1.3 柔韧练习
  • 1.4 腹肌练习
  • 第2章  警戒式
  • 2.1 警戒式
  • 2.2 平 衡
  • 第3章  步 法
  • 3.1 滑 步
  • 3.2 快速移动
  • 3.3 快速撤步
  • 3.4 疾 步
  • 3.5 侧 步
  • 第4章  力量训练
  • 4.1 出拳力量
  • 4.2 拉 力
  • 4.3 踢击力量
  • 第5章  速度训练
  • 5.1 击拳速度
  • 5.2 隐蔽出拳
  • 5.3 踢击速度
  • 5.4 敏觉性与洞察力
  • 第二部分 技法训练
  • 第6章  移步技法
  • 6.1 距 离
  • 6.2 步 法
  • 6.3 侧步与闪躲
  • 第7章  手法技巧
  • 7.1 截拳道vs传统拳法
  • 7.2 直 拳
  • 7.3 坏习惯
  • 7.4 封手与擸手
  • 第8章  踢击技巧
  • 8.1 前腿侧踢和高位踢击
  • 8.2 勾踢
  • 8.3 旋踢
  • 8.4 其他踢击技法
  • 第9章  格挡技术
  • 9.1 内侧高位格挡法
  • 9.2 内侧低位格挡法
  • 9.3 外侧高位格挡法
  • 9.4 外侧低位格挡法
  • 9.5 截拳道vs传统拳法
  • 9.6 格挡vs拦截
  • 第10章  攻击目标
  • 10.1 主要目标
  • 10.2 要害部位
  • 10.3 进攻技法的正确运用
  • 第11章  对抗训练
  • 11.1 对抗训练
  • 11.2 站 姿
  • 11.3 佯攻与诱敌
  • 11.4 身体运动
  • 11.5 躲闪技法
  • 11.6 坏习惯
  • 第三部分 高级技术
  • 第12章  进攻手法(第一部分)
  • 12.1 进攻手法
  • 12.2 前手标指
  • 12.3 前手右直拳
  • 12.4 前手击打身体
  • 12.5 左直拳
  • 第13章  进攻手法(第二部分)
  • 13.1 左直拳击打身体
  • 13.2 前手刺拳
  • 13.3 翻背拳(挂捶)
  • 13.4 勾 拳
  • 13.5 上勾拳
  • 第14章  进攻腿法
  • 14.1 对胫骨和膝部的踢击
  • 14.2 前脚侧踢
  • 14.3 勾 踢
  • 14.4 旋 踢
  • 14.5 扫 踢
  • 第15章  防守与反击
  • 15.1 反击的技巧
  • 15.2 前手标指
  • 15.3 右直拳
  • 15.4 阻击战术
  • 15.5 对胫骨膝关节的踢击
  • 15.6 侧身阻踢
  • 15.7 勾 踢
  • 15.8 旋 踢
  • 第16章  攻击五法
  • 16.1 简单角度攻击
  • 16.2 封手攻击
  • 16.3 渐进间接攻击
  • 16.4 组合攻击
  • 16.5 诱敌攻击
  • 第17章  特质与战术2
  • 17.1 速 度
  • 17.2 时 机
  • 17.3 心理状态
  • 17.4 战 术
  • 第四部分 自卫技术
  • 第18章  对突然袭击的防御
  • 18.1 来自侧面的攻击
  • 18.2 上汽车前的攻击
  • 18.3 来自背后的袭击
  • 18.4 隐蔽的袭击
  • 第19章  对徒手袭击者的防御
  • 19.1 对下蹲式进攻的防御
  • 19.2 对反手拳的防御
  • 19.3 对抡拳的防御
  • 19.4 对勾拳的防御(一)
  • 19.5 对勾拳的防御(二)
  • 19.6 对勾拳的防御(三)
  • 19.7 对抱摔的防御(一)
  • 19.8 对抱摔的防御(二)
  • 19.9 对抱摔的防御(三)
  • 第20章  对抓拿的防御
  • 20.1 对胸部被抓的反击
  • 20.2 对抓手臂的反击(一)
  • 20.3 对抓手臂的反击(二)
  • 20.4 对抓手臂的反击(三)
  • 20.5 对抓皮带的反击
  • 20.6 对抓锁手腕的反击
  • 20.7 对单臂扣肩压颈的反击
  • 20.8 对反手锁腕的反击
  • 20.9 对两手抓胸的反击(一)
  • 20.10 对两手抓胸的反击(二)
  • 20.11 对从后背抓袭的反击
  • 20.12 对单手抓胸的反击
  • 20.13 对高位反锁手腕的反击
  • 20.14 对背后锁臂的反击
  • 20.15 对抓胸并以拳相击的反击
  • 第21章  对勒掐和熊抱的反击
  • 21.1 对正面被勒掐的反击(一)
  • 21.2 对正面被勒掐的反击(二)
  • 21.3 对勒锁头部的反击(一)
  • 21.4 对勒锁头部的反击(二)
  • 21.5 对勒锁头部的反击(三)
  • 21.6 对从背后勒锁的反击
  • 21.7 对从背后熊抱的反击(手臂受限)
  • 21.8 对从背后熊抱的反击(手臂自由)
  • 21.9 对前熊抱举起的反击
  • 21.10 对背后熊抱举起的反击
  • 21.11 对头部从正面被锁住的反击
  • 第22章  对持凶器来犯者的防御
  • 22.1 对挥棒者的防御(一)
  • 22.2 对挥棒者的防御(二)
  • 22.3 对持棒者的防御(三)
  • 22.4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堵截法
  • 22.5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下蹲闪避法
  • 22.6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后撤躲避法(一)
  • 22.7 对持长棍者的防御——后撤躲避法(二)
  • 22.8 对持长棍刺击的防御(一)
  • 22.9 对持长棍刺击的防御(二)
  • 22.10 对持刀者的防御:连抓带刺
  • 22.11 对持刀刺击的防御(一)
  • 22.12 对持刀刺击的防御(二)
  • 22.13 对持刀挥舞者的防御
  • 22.14 对持枪者的防御(迎面)
  • 22.15 对持枪者的防御(背后)
  • 第23章  对多个袭击者的防御
  • 23.1 对前后夹击的防御
  • 23.2 被袭击者逼靠在墙时的防御
  • 23.3 躺倒时对袭击者的防御
  • 23.4 对伏击者的防御
  • 23.5 对身后被熊抱、前方遭攻击的防御
  • 23.6 对身后被熊抱、两人从前面攻击的防御
  • 23.7 对双臂扣肩压颈及正面攻击的防御
  • 23.8 援助受害者或朋友
  • 第24章  处于易受攻击位置的防御
  • 24.1 坐在椅子上的防御(正面攻击一)
  • 24.2 坐在椅子上的防御(正面攻击二)
  • 24.3 坐在椅子上的防御(背后攻击)
  • 24.4 倒地时的防御(头被勒锁)
  • 24.5 倒地时的防御(身体交叉)
  • 24.6 倒地时的防御(颈被勒掐)
  • 24.7 倒地时的防御(遭遇踩踏)
  • 重要词汇
  • 译后记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