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工作的目标是成果,而不是完美!

33个完美主义思维误区!

日本上班族人手一本!做出成果只需抓住20%核心工作!

总以追求完美为借口,无论大事小事,一切工作都崇尚极致严谨,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想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所有工作,结果总在拖延、犹豫、推迟不仅工作还毫无成果,还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要知道,工作的目标是成果,而不是完美。实际上,完美根本不存在。

日本习惯专家古川武士根据多年来从事企业经营、商务人士咨询顾问的经验,对比了33个完美主义者和时效主义者的思维习惯,彻底讲透了职场人如何在有限时间、精力的条件下追求最优解。一旦你掌握了时效主义工作方式,就能在职场上如鱼得水,付出最少的精力,收获最大的成果!

翻开本书,在有限时间内收获最大化成果!

古川武士,日本习惯培养顾问公司董事长,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有多年培训指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场人士的经验,他开创的个人成长课程深受日本上班族欢迎。著有《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如何戒掉坏习惯》等。

作品目录

  • 序言
  • 序章 完美主义会扼杀你的工作效率
  • 追求完美真的不好吗?
  • 完美主义诊断测试
  • 完美主义的三种类型
  • 第1章 短时高效地完成工作
  • 01 完美主义者 从努力本身体会到成就感 时效主义者 从做出成绩体会到成就感
  • 02 完美主义者 在“努力”上不设限 时效主义者 有节制地努力
  • 03 完美主义者 过于严谨,导致速度慢 时效主义者 多少有些粗枝大叶,但速度快
  • 04 完美主义者 讨厌时间压力 时效主义者 巧妙利用deadline所激发出的极限潜能
  • 05 完美主义者 见树不见林的工作方式 时效主义者 拥有全局观的工作方式
  • 06 完美主义者 活在未来,杞人忧天 时效主义者 活在当下,关注眼前
  • 07 完美主义者 琐事也要全力以赴 时效主义者 琐事就想办法省时省力地完成
  • 08 完美主义者 总是被邮件分散注意力 时效主义者 活用邮箱使用规则
  • 09 完美主义者 习惯于在一段完整的时间内工作 时效主义者 倾向于用零碎时间做小型事务
  • 10 完美主义者 开始得晚,习惯拖延 时效主义者 从细微处着手,立刻行动
  • 重点回顾 习惯05 只顾眼前的人很危险!
  • 第2章 通过“高效可行的准备”提高成果
  • 11 完美主义者 不轻易妥协 时效主义者 策略性妥协,追求最佳成果
  • 12 完美主义者 试图全面覆盖 时效主义者 专注于与成果直接相关的核心部分
  • 13 完美主义者 重视过程 时效主义者 重视目的
  • 14 完美主义者 立足于自己的坚持 时效主义者 立足于对方的诉求
  • 15 完美主义者 沿袭前人之法 时效主义者 在创新上下功夫
  • 16 完美主义者 试图克服弱点 时效主义者 擅长发挥优势
  • 17 完美主义者 墨守成规 时效主义者 勇于尝试新方法
  • 重点回顾 习惯17 何为“舒适区”和“挑战区”
  • 第3章 不畏惧失败,敢于行动
  • 18 完美主义者 遇事三思而后行 时效主义者 做事雷厉风行
  • 19 完美主义者 追求一次就达到完美状态 时效主义者 习惯先做草案
  • 20 完美主义者 一招定胜负的思维模式 时效主义者 从概率论的角度思考问题
  • 21 完美主义者 内心脆弱,容易受挫 时效主义者 慢慢提升精确度
  • 22 完美主义者 为自己无法掌控的事苦恼 时效主义者 专注于可控的事情
  • 23 完美主义者 为全面应对所有风险做准备 时效主义者 只为较大风险做好万全准备
  • 重点回顾 习惯21 成果曲线
  • 第4章 创造“精神上”的富裕
  • 24 完美主义者 缺乏充足的时间 时效主义者 创造充裕的时间
  • 25 完美主义者 不轻易原谅自己 时效主义者 懂得自我肯定
  • 26 完美主义者 盲目包揽所有责任,并为之沮丧 时效主义者 深知任何事都不需要自己负全责
  • 27 完美主义者 用义务感驱使自己行动 时效主义者 用兴奋感驱使自己行动
  • 28 完美主义者 评判标准只有满分或零分 时效主义者 柔性思维,接受灰色区域的存在
  • 29 完美主义者 为了不时之需而囤积物品 时效主义者 多余的东西就主动“断舍离”
  • 重点回顾 习惯26 学会用饼图法分散责任
  • 第5章 巧妙利用“他人的力量”
  • 30 完美主义者 苛责他人的失败 时效主义者 对他人的失败宽容以待
  • 31 完美主义者 八面玲珑,试图讨好所有人 时效主义者 从一部分人那里获得绝对的支持
  • 32 完美主义者 希望能从所有人那里获得赞成票 时效主义者 彻底做好与核心人物的沟通工作
  • 33 完美主义者 凭一己之力不断拼搏 时效主义者 巧妙借用他人的力量
  • 重点回顾 习惯28 你是不是“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