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首次采用文集的形式,收录了格雷厄姆关于金融分析的短篇论文。此书亦可作为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David Dodd)合著、2019年出版的《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经典畅销版)》的伴读作品。

这些文章不仅叙述了格雷厄姆构建专业证券分析的故事,还揭示了在格雷厄姆眼中,哪些内容属于证券分析的核心要素。

几乎每隔10年左右的时间,批评人士就会将矛头指向格雷厄姆,指责他不了解真实情况,他所提出的观点都已经过时了,并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然而,这些吹毛求疵者没有看到的是,时间的沉淀对格雷厄姆来讲,与莎士比亚、伽利略或者林肯等人有着同样的效果:时间的推移更加佐证了他的远见卓识。格雷厄姆的聪明才智、基础知识、文学修养、洞察力以及他为证券分析行业专业权威的树立所做出的贡献,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今他所发挥的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如果有更多的投资者将格雷厄姆的理念铭记于心,就不会再有人怀疑:互联网泡沫和信用危机竟然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个世界上,关于金融分析,我们能够确定的事情并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从这一代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事实会证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地位将无人能取代。

阅读本书,你慢慢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

杰森·茨威格

本杰明·格雷厄姆力作《聪明的投资者》2003年修订版的编著者。《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为“聪明的投资者”专栏供稿。《财经》杂志高级撰稿人,《福布斯》杂志编辑,《时代周刊》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客座专栏作家。

罗德尼·沙利文

CFA,美国CFA协会出版部门负责人,同时担任《金融分析师期刊》等重要杂志的编辑。

作品目录

  • 序言 证券分析,是科学还是艺术
  • 前言 大师的声音
  • 第一部分 构建证券分析体系的基础
  • 第01章 证券分析师需要专业评级吗(写于1945年)
  • 第02章 确保证券分析的正确性(写于1946年)
  • 第03章 用希波克拉底法分析证券(写于1946年)
  • 第04章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证券分析方法(写于1946年)
  • 第二部分 界定证券分析的专业性
  • 第05章 探寻证券分析的科学性(写于1952年)
  • 第06章 普通股估值的两种方法(写于1957年)
  • 第07章 普通股的新投机因素(写于1958年)
  • 第08章 特殊情况(写于1946年)
  • 第09章 通过投资股票积累财富的若干问题(写于1962年)
  • 第10章 通胀的国库券与“紧缩”的股东:公司是要榨干它的所有者吗(写于1932年)
  • 第11章 资本雄厚的公司是否应该将现金返还股东(写于1932年)
  • 第12章 资本雄厚却正在亏损的企业应该被清算吗(写于1932年)
  • 第三部分 拓宽证券分析的适用领域
  • 第13章 关于股东与管理层关系的问卷(写于1947年)
  • 第14章 如何避免对公司盈利重复征税(写于1954年)
  • 第15章 控股股东与外部股东(写于1953年)
  • 第16章 战时经济与股票价值(写于1951年)
  • 第17章 影响充分就业的结构性关系(写于1955年)
  • 第18章 美国的国际收支:“沉默的阴谋”(写于1962年)
  • 第四部分 倾听来自专业人士的声音
  • 第19章 金融分析师的未来(写于1963年)
  • 第20章 普通股投资的未来(写于1974年)
  • 第21章 对话本杰明·格雷厄姆(写于1976年)
  • 第22章 本杰明·格雷厄姆:有关证券分析的思考(写于1972年)
  • 第23章 对金融分析师有着重要意义的10年(写于1974年)
  • 第24章 与格雷厄姆共处的1小时(写于1977年)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