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时至今日,大数据、人工智能、万物互联造就了人类的“图像化生存”,摄影丰富多元的生态格局中同时激荡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各种现象、思潮、理念层出不穷,眼花缭乱。

什么是摄影?从定义和属性上说,这个问题已没有标准答案。

摄影是什么?就功能和目标而言,它的边界一再被自身突破。

作为一位颇有影响力的评论家,李楠不仅以她敏锐的洞察提出了上述重要问题,并且以严谨深入的思考与实践贡献了她独立独到的洞见,既剖析“观看”,亦阐释“观念”,点面结合,一一道来,最终结晶为这本兼具专业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著作;其中不少篇什首发时即在摄影界产生强烈反响。

著名视觉文化学者郭力昕曾这样评价李楠:“在中国多为男性书写者的评论生态里,独树一帜且格外显眼。她的评论文字,准确流畅要言不繁,犀利冷静直指问题。”著名评论家刘树勇(老树画画)则说:“李楠不仅为我们展现出当代中国影像领域那些重要的景观,同时亦将影像放置于整个历史与现实、政治与艺术、国家与社会、乃至道德与功利的复杂纠葛关系当中,以她的聪明与冷静,给出了清晰而有力的解说。”

碎片化时代,更需要深度聚焦与理性书写。相信这本诚意之作会是每一位正在喧嚣中前行的探索者不愿错过的良伴,帮助我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摄影。

本书是《南方周末》图片总监、知名评论家李楠女士的又一力作,全书以互为支点的四大部分构成,集合了她近年来对摄影/图像/艺术/媒介等诸方面进行深刻思考与深入论述的45篇文章,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既有鲜明的社会立场,丰富的现象剖析,又有缜密的论述逻辑和务实的方法讨论。其观点立足于长期细致深入的现实观察,多有创见;其方法则来源于一线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总结,颇可借鉴。本书通过将摄影作为一种图像生产机制和视觉媒介进行系统考量,并结合大量典型个案研究,揭示了一条对我们深具启发的奥义:从“观看”到“观念”并非直线运动,而摄影最终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尤其如此。

李楠,《南方周末》图片总监,评论家、策展人、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理论委员会主任,首届签约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图片编辑金烛奖、中国新闻摄影学术成果奖等多个专业奖项,曾任中国新闻奖摄影类、IPA国际摄影比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平遥国际摄影节、丽水国际摄影节、Top20全国新锐摄影大展、徐肖冰杯全国纪实摄影大展、全国青年摄影大展、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中国摄影金熊猫奖、中国摄影图书榜等多个专业展赛评委。出版学术著作《影响:中国当代摄影精神交往录》等百万字文论,入选2013中国年度图书(艺术类)。同时担任“深度+”、ISEE摄影大师工作坊等专业工作坊导师。近年策划指导“吾城·吾乡”“新锐摄影看中国”“汶川地震影像志”“Female Focus"“万岁·万宁”“大沥·创新”等多个百万至千万级网络阅读量的摄影项目。

作品目录

  • 序言
  • 第一章 自己
  • 1 各自的摄影
  • 2 艺术家,只是一块土地的孩子
  • 3 忘了摄影,开始摄影
  • 4 少数群体与多元繁荣
  • 5 摄影,是发现自己
  • 6 这届观众不行,艺术家行不行?
  • 7 自由的光线
  • 第二章 问题
  • 1 反思“当代摄影”
  • 2 也谈“新锐摄影”
  • 1 .“新”的标准:
  • 2 .“新”的特点:
  • 3 .“新”的悖论:
  • 4 .“新”的立场:
  • 5 .“新”的姿态:
  • 6 .“新”的未来:
  • 3 图像的驿站:中国当代新锐摄影态势浅析
  • 4 当代摄影的创新与重构:信念与方法
  • 5 摄影的“问题与提问”
  • 6 纪实之困
  • 7 荷赛是什么?
  • 8 难写的摄影史
  • 9 女性摄影:只是性别女?
  • 10 身体与精神:黛安·阿勃丝的矛盾(上)
  • 11 身体与精神:黛安·阿勃丝的矛盾(下)
  • 12 痛苦的价值
  • 第三章 解决
  • 1 稀缺的深度
  • 2 完成度:摄影的标准与目标
  • 3 怎样做一个摄影专题?
  • 4 怎样策划一个摄影项目?
  • 上篇
  • 中篇
  • 下篇
  • 5 风景摄影,需打破“视觉奇观”
  • 一、风景的概念
  • 二、风景的制造
  • 三、风景摄影的问题:视觉奇观
  • 四、“新山水”摄影
  • 五、风景的隐喻
  • 6 从“观看”到“观念”
  • 7 你的摄影,阐释了吗?
  • 8 你的逃离,你的追逐
  • 9 男人创造工具为使用,女人使用工具为创造
  • 10 摄影的强大,在于它不是一种功能
  • 第四章 我见
  • 1 广东摄影:多元身份的当代演进
  • 一、“多元”之始
  • 二、“身份”之辨
  • 三、“当代”之变
  • 四、“现实”之思
  • 2 从“历史的在场”到“观念的在场”
  • 3 再论侯登科
  • 一、侯登科的精神:独立品格+批判意识+矛盾主体
  • 二、侯登科的题材:他拍摄现实的农民,等于拍摄精神的自己
  • 三、侯登科的语言:不必非要与别的相仿佛,才重要
  • 4 东方奇观的西方祛魅
  • 5 图像证史:中国的中国
  • 6 问道与得道
  • 问道:始于风光
  • 文献摄影:日进于道
  • 得道:存乎一心
  • 7 雪落无声:一个摄影家的自省与自觉
  • 8 主动的风景
  • 9 肖像的意义
  • 10 摄影的好看与耐看
  • 11 阐释的探险,抽象的自由
  • 12 向死而生的批判者
  • 13 不止山水
  • 14 摄影的选择
  • 15 职业摄影师的“破”与“立”
  • 16 平行的世界,交织的灵魂
  • 后记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