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系统介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专业书籍;

众多业界专家倾力奉献,揭秘如何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理论与企业案例完美融合,呈现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最佳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有关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实例介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涉及的技术、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深入介绍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计算、网络、存储、安全、自动化管理和高可用性等基本技术,并辅以解决方案和大型实例,力求使读者全面了解当前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技术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实际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本书适于作为数据中心分析、设计、研发、管理工程师的技术普及读物,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

陈 熹

EMC中国研发集团高级研发经理、中国研发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在2011年加入EMC卓越研发集团后,陈熹一直致力于云基础架构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研究与开发,曾任EMC中国研究院云基础架构实验室主任、顾问工程师,目前从事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加入EMC之 前,陈熹曾在IBM、Sun Microsystems从事云基础架构的研究与开发,涉及的领域有IT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等。

Ricky Sun

(孙宇熙)

EMC首席技术官办公室技术总监,于2012年11月加入EMC卓越研发集团,担任EMC中国研究院技术总监、中国研发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在加入EMC之前,Ricky供职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创新中心,作为高级产品经理来驱动在健康医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的创新。Ricky在美国加州硅谷有十几年的IT工作经历,曾经供职于Yahoo和网络安全、Web 2.0、快速启动操作系统行业的多家创业型公司。

陈 熹

EMC中国研发集团高级研发经理、中国研发集团技术委员会委员。在2011年加入EMC卓越研发集团后,陈熹一直致力于云基础架构和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研究与开发,曾任EMC中国研究院云基础架构实验室主任、顾问工程师,目前从事超融合基础架构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加入EMC之 前,陈熹曾在IBM、Sun Microsystems从事云基础架构的研究与开发,涉及的领域有IT管理系统、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等。

孙宇熙

EMC首席技术官办公室技术总监,于2012年11月加入EMC卓越研发集团,担任EMC中国研究院技术总监、中国研发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在加入EMC之前,Ricky供职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创新中心,作为高级产品经理来驱动在健康医疗、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的创新。Ricky在美国加州硅谷有十几年的IT工作经历,曾经供职于Yahoo和网络安全、Web 2.0、快速启动操作系统行业的多家创业型公司。

作品目录

  •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技术与实践
  • 编委会
  • 前言
  • 第一部分 总体介绍
  • 第1章 基本概念
  • 1.1 数据中心的历史
  • 1.2 继续发展的推动力
  • 1.3 软件定义的必要性
  • 1.4 架构分析
  • 1.4.1 基本功能模块
  • 1.4.2 层次细分
  • 1.4.3 接口与标准
  • 1.5 现状与发展
  • 1.6 第三平台:SDDC上的IT新浪潮
  • 第二部分 关键技术
  • 第2章 软件定义的计算
  • 2.1 虚拟化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 2.1.1 虚拟化定义
  • 2.1.2 虚拟化产生背景
  • 2.1.3 计算虚拟化
  • 2.1.4 VMM的要求与基本特征
  • 2.1.5 虚拟化平台的不同架构
  • 2.2 虚拟化技术分类
  • 2.2.1 x86平台虚拟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2.2.2 全虚拟化
  • 2.2.3 半虚拟化
  • 2.2.4 硬件虚拟化
  • 2.2.5 小结
  • 2.3 CPU虚拟化
  • 2.3.1 二进制翻译
  • 2.3.2 硬件解决方案
  • 2.4 内存虚拟化
  • 2.4.1 软件解决方案
  • 2.4.2 硬件解决方案
  • 2.4.3 内存虚拟化管理面临的挑战
  • 2.5 I/O虚拟化
  • 2.5.1 背景介绍
  • 2.5.2 基于软件的I/O虚拟化
  • 2.5.3 基于硬件的I/O虚拟化
  • 2.6 实例剖析
  • 2.6.1 VMware ESX
  • 2.6.2 Xen
  • 第3章 软件定义存储
  • 3.1 新的存储管理模式
  • 3.1.1 传统存储面临的挑战
  • 3.1.2 新的管理模式:软件定义存储
  • 3.2 与存储虚拟化的比较
  • 3.3 架构、功能与特性
  • 3.3.1 数据模块与控制模块
  • 3.3.2 系统架构设计
  • 3.4 解决方案:分类与比较
  • 3.4.1 分类方法
  • 3.4.2 现有产品简介
  • 3.4.3 分类映射
  • 3.5 市场现状与分析
  • 3.5.1 技术影响
  • 3.5.2 软件定义存储的商业价值
  • 3.5.3 市场展望
  • 3.6 典型实现
  • 3.6.1 基于传统外置存储:ViPR
  • 3.6.2 基于服务器内置存储:ScaleIO
  • 第4章 软件定义网络
  • 4.1 概述
  • 4.1.1 什么是SDN
  • 4.1.2 SDN的架构和特征
  • 4.1.3 SDN相关组织介绍
  • 4.1.4 各大厂商对SDN的态度和应用
  • 4.2 SDN的技术实现
  • 4.2.1 以网络为中心的实现
  • 4.2.2 以主机为中心的实现
  • 4.3 SDN的典型实现:OpenStack中的网络组件Neutron
  • 4.3.1 Neutron在OpenStack中的架构
  • 4.3.2 Neutron在OpenStack中的工作机制
  • 4.3.3 Nicira NVP插件
  • 4.3.4 小结
  • 第5章 自动化资源管理
  • 5.1 资源管理定义
  • 5.2 资源管理对象
  • 5.3 资源管理策略
  • 5.3.1 资源管理一般性评价指标和标准
  • 5.3.2 资源管理的主要策略
  • 5.4 多租户管理
  • 5.4.1 网络多租户管理
  • 5.4.2 计算多租户管理
  • 5.4.3 存储多租户管理
  • 5.5 性能管理
  • 5.6 对外服务接口
  • 5.7 资源管理典型实现
  • 第6章 流程控制
  • 6.1 概述
  • 6.2 架构和功能
  • 6.2.1 数据中心Orchestrator的架构
  • 6.2.2 数据中心Orchestrator的功能
  • 6.3 实现数据中心自动化
  • 6.3.1 数据中心的自动化势在必行
  • 6.3.2 自动化的好处
  • 6.3.3 自动化实施的对象
  • 6.3.4 如何实现自动化
  • 6.4 实例分析
  • 6.4.1 VMware vCloud Orchestrator
  • 6.4.2 System Center Orchestrator
  • 第7章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安全
  • 7.1 数据中心安全设计原则
  • 7.2 物理基础设施的安全
  • 7.3 软件定义层的安全
  • 7.3.1 安全的计算
  • 7.3.2 安全的存储
  • 7.3.3 安全的网络
  • 7.4 软件资源协调层的安全
  • 7.4.1 统一的身份与访问授权管理
  • 7.4.2 安全技术的统一运用
  • 7.5 小结
  • 第8章 软件定义的高可用性
  • 8.1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
  • 8.1.1 不可用的常见原因
  • 8.1.2 冗余的组件部署
  • 8.1.3 高可用性集群
  • 8.1.4 典型的冗余配置
  • 8.2 软件定义之路——计算的高可用性
  • 8.2.1 高可用性对应用的需求
  • 8.2.2 高可用性集群——VMware HA
  • 8.2.3 零停机保障——VMware FT
  • 8.3 软件定义之路——存储的高可用性
  • 8.3.1 基于VPLEX的高可用性
  • 8.3.2 ScaleIO的高可用性
  • 8.3.3 ViPR的控制器集群与HA数据服务
  • 8.4 软件定义之路——网络的高可用性
  • 8.4.1 网络虚拟化
  • 8.4.2 逻辑端口镜像
  • 8.4.3 网络控制器集群
  • 8.4.4 网关服务的高可用性
  • 8.5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
  • 8.5.1 整合的解决方案
  • 8.5.2 持续可用性
  • 8.5.3 分布式快速数据恢复
  • 8.6 典型实现
  • 8.6.1 VMware SDDC的高可用性
  • 8.6.2 OpenStack的高可用性设计
  • 第三部分 解决方案与应用
  • 第9章 总体解决方案
  • 9.1 SDDC的基本要素
  • 9.2 SDDC实例:VMware解决方案
  • 9.2.1 VMware SDDC的计算
  • 9.2.2 VMware SDDC的存储
  • 9.2.3 VMware SDDC的网络
  • 9.2.4 VMware SDDC的高可用性和容错
  • 9.2.5 VMware SDDC的自动化
  • 9.2.6 VMware SDDC的安全机制
  • 9.2.7 VMware SDDC的管理
  • 9.2.8 VMware SDDC实现小结
  • 9.3 SDDC实例:OpenStack解决方案
  • 9.3.1 Horizon控制面板
  • 9.3.2 Nova计算组件
  • 9.3.3 Swift对象存储
  • 9.3.4 Glance镜像存储
  • 9.3.5 KeyStone身份控制
  • 9.3.6 Quantum网络
  • 9.3.7 Cinder块存储
  • 9.4 小结
  • 第10章 云存储应用
  • 10.1 云存储案例
  • 10.2 云存储实现
  • 10.2.1 可管理性
  • 10.2.2 云存储系统的类型
  • 10.2.3 访问方法
  • 10.2.4 性能
  • 10.2.5 多租户
  • 10.2.6 可扩展性
  • 10.2.7 可用性
  • 10.2.8 可控性
  • 10.2.9 效率
  • 10.2.10 成本
  • 10.3 云存储模式
  • 10.3.1 公有云存储
  • 10.3.2 私有云存储
  • 10.3.3 混合云存储
  • 10.3.4 三种云存储模式比较
  • 10.4 主要云存储服务提供商
  • 10.4.1 企业级云存储
  • 10.4.2 个人云存储
  • 第11章 虚拟化大数据平台
  • 11.1 概述
  • 11.2 VMware Serengeti
  • 11.3 AWS EMR
  • 11.4 小结
  • 第四部分 大型实例分析
  • 第12章 AWS数据中心实例
  • 12.1 AWS概述
  • 12.2 EC2管理计算能力
  • 12.2.1 EC2概述
  • 12.2.2 EC2架构
  • 12.2.3 EC2存储
  • 12.2.4 自动缩放
  • 12.2.5 网络路由
  • 12.2.6 EC2实例
  • 12.3 可扩展的存储
  • 12.3.1 块存储
  • 12.3.2 对象存储
  • 12.3.3 冷数据归档
  • 12.3.4 云存储网关
  • 12.4 弹性十足的网络
  • 12.4.1 亚马逊的VPC
  • 12.4.2 VPC的特性
  • 12.4.3 VPC的应用场景
  • 12.4.4 VPC对SDN的践行
  • 12.5 自动化的管理和部署
  • 12.6 效益分析与未来发展
  • 第13章 PPTV基础平台管理体系
  • 13.1 系统概述
  • 13.1.1 云部署模型
  • 13.1.2 自建IDC部署概述
  • 13.1.3 系统架构和组成
  • 13.2 IaaS部署和管理实践
  • 13.2.1 基于CloudStack的IaaS管理平台
  • 13.2.2 存储服务
  • 13.2.3 基于CloudStack的私有云平台最佳实践
  • 13.3 MaaS管理和基础服务体系
  • 13.3.1 MaaS管理架构
  • 13.3.2 自动化基础设施管理架构概述
  • 13.3.3 开源工具链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