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孩童时期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大脑发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就对于儿童早期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学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未来人生。”而且研究结果发现,比起提高与智力有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情绪控制力、同理心等非认知能力。本书通过真实案例,强调家长应更加重视孩童时期的性格培养,帮助孩子提升非认知能力。

榎木博明,心理学博士。1955年出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心理学科。曾于东京市场调查科就职,之后在东京都立大学大学院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时中途退学。之后又先后担任川村短期大学讲师、加利福尼亚大学特邀研究员、大阪大学大学院副教授等工作。现在担任MP人类科学研究所代表。著有《自上而下的视线的构造》《轻薄而又自信的人》《年过五十的空虚感的心理学》等诸多作品。

作品目录

  • 前言
  • 第1章 诸多问题多源自孩童时期
  • 1.受不了批评指责的年轻人
  • 2.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的学生
  • 3.过度害怕失败的年轻人
  • 4.过度保护孩子的大人们
  • 5.追求“性价比”,无法好好守在孩子身边的父母
  • 6.心理韧性越来越差的年轻人
  • 7.年轻人出现的诸多问题多源自其孩童时期
  • 8.忍耐力差的孩子们
  • 9.小学生暴力事件超过高中生
  • 10.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们
  • 11.不再教孩子学会忍耐的教育
  • 12.反思夸奖式教育
  • 第2章 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认知
  • 1.媒体上大力宣传的早期教育
  • 2.早期教育真的有效果吗?
  • 3.比尽早让孩子开始学习还要重要的事
  • 4.“至少先学会英语口语”思想的危险性
  • 5.英语好的孩子头脑聪明吗?
  • 6.和父亲玩耍的收获
  • 7.在玩耍中掌握社交方法
  • 8.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非认知能力
  • 9.在人工智能时代,想象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 10.世界上千奇万妙之事尽在日常生活及大自然中
  • 11.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父母有共同点
  • 第3章 幼年时期的教育与后期真实效果
  • 1.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发现的幼儿教育的效果
  • 2.幼儿教育在孩子长大后表现出哪些效果
  • 3.为什么IQ相同,学业成绩却不同
  • 4. IQ再高,EQ不高,步入社会也很难成功
  • 5.学习、工作的动力也由EQ决定
  • 6.不是不让孩子经历逆境,而是让孩子不向逆境妥协
  • 7.韧性——不屈服于逆境的决心
  • 8.不受情绪影响做出认知反应
  • 9.社会性技能可以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 10.不会控制怒火会吃亏
  • 11.消极情绪的有益之处
  • 12.缺乏自信与改善自我的关系
  • 13.无法忽视的不安心理的作用
  • 14.过度积极是非常危险的
  • 第4章 构建孩童时期好性格的基础
  • 1.父母静下心来与孩子相处的重要性
  • 2.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 3.在相处中培育孩子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心理
  • 4.在相处中培育孩子百折不挠的心理
  • 5.运用正确的夸奖方式
  • 6.在相处中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 7.同理心可以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力
  • 8.让孩子尽情与朋友玩耍的重要性
  • 9.在孩童时期提升韧性是极为重要的任务
  • 10.培养自尊心
  • 11.给孩子增加适当的负担,培养其自我效能感
  • 12.最重要的是家长应提高自己的非认知能力
  • 13.注意时常自省
  • 第5章 通过孩童时期的严格管教养成好性格
  • 1.从阅读看习惯养成的威力
  • 2.近代著名哲学家也提到了习惯养成
  • 3.在日本不能培育孩子韧性的现状
  • 4.“承认自己现状”的错误认知
  • 5.与其“不伤害孩子”,不如“锻炼孩子使其不轻易受伤害”
  • 6.不伤害孩子的育儿方式的错误认识
  • 7.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以促进孩子习惯的养成
  • 8.不批评孩子是绝对不行的
  • 9.父母拿出气势教导,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 10.批评将帮助孩子培养出不易受伤的强大心灵
  • 11.比起批评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良苦用心
  • 12.最后一点:充分相信与默默关怀
  • 结语 希望您能获得培养优秀孩子的启发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