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尼不可
    同样是箴言式的文字,这本的观点更震撼,对偏离本意的常识概念一方面作出与时而进的阐释,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提醒人们正本清源的要义。06-23
  • 新起点
    爱欲的丧失意味着对他者的擦除,爱欲的重新获取只能通过先行入死的过程。这是一个双人舞的世界,而固步自封的自我却让这段舞步黯然失色。04-19
  • Nelly.L
    韩炳哲的其他基本都挺好,就这本《爱欲之死》有点那个啥…如果读过卢曼的《作为激情的爱情》就会发现韩炳哲讨论爱欲的出发点完全建立在18世纪以后强调个体化的浪漫主义爱情的基础之上,但卢曼已经告诉我们“爱情”是一种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化的社会建构了,我们要如何把西方社会的浪漫爱视作爱情之“正统”呢?01-31
  • Janus
    So radical....可能我已经“现代”得无药可救了。无法承认其他人是无法被个人征服的疆土,无法承认爱可能是徒劳无功的,不愿意他者破坏自己生活的结构因为我的结构已经非常地脆弱。Perhaps I will never have that kind of intimacy I long for .01-19
  • 江寒园
    有评论提及韩的过多引用和批判,但其实将韩炳哲类比为唐诺就好理解了,一个专业的阅读者及思考者,所以他不断援引福柯、德勒兹、黑格尔、阿甘本、弗洛伊德、巴迪鸥、巴塔耶、鲍德里亚,也同时批判他们,也玩乾坤大挪移,借鲍德里亚批判阿甘本,批判福柯,旨在他是一个专业的阅读者,而并非如其他人一般的原生思想家。后者们言简意赅,深刻思辨,留白与可扩展处甚多,如果说本要表达的有100%的思想,真正表达出来的可能仅占30%,而韩要表达的50%思想,表达出来的足可扩展到9本小书,达300%的文字。因为自我重复和自我援引甚多。读第一本书启发甚多,读到后来就发现有不少自我重复之处了,比如虽然还没读《透明社会》,带这本标题的概念,在前面两本书里也有论述了。05-24
  • 陆钓雪de飘飘
    在一个不设限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爱情变得不可能。遭受批评的还有日渐冷却的激情。比起无止境的选择和自由,一件更糟糕的事正在发生。导致爱情危机的不仅仅是对他者的选择增多,也是他者本身的消亡。爱欲的对象实际上是他者,是个体在“自我”的王国里无法征服的疆土。当今社会越来越陷入同质化的地狱,无法产生爱欲的经验,因为爱欲的前提是作为他者的非对称性和外部性。难怪苏格拉底被称作atopos,意为独一无二,难以收纳入任何类别、任何范畴。我们时刻把所有事物拿来比较、归类、标准化,为“异类”寻找“同类”,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体验“他者”的机会。针对“他者”的消费是不存在的。消费社会力求消灭异质化的他者世界的差异性和可消费性。爱欲与忧郁是相互对立存在的。当今世界,自恋主体的核心追求是成功。于是就产生了成功后忧郁症。09-06
  • song
    最近越来越觉得,我们面临的是一个重新反刍文学哲学的世代。正如打一副牌,每个人的牌技和套路已经相当熟练的情况下,如何打出乐趣?这是哲学和文学的范畴。我们当前面临的每种问题,都可回溯,也需警醒。韩炳哲的长处在于,可以用最平实的语言建构起一幅幅游走在电影、文学、绘画、哲学长廊之间的连环画。每一幅连环画必有一个时兴的命题,讲的却其实是过去的故事。03-15
  • Mr. Curiosity
    爱欲三部曲: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韩炳哲《爱欲之死》08-12
  • 食菠萝
    哈果然是金句式哲学家。批判路径:爱欲之死,他者的消失,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恋情结与同质化,信息扼杀感受与想象,失去爱欲激情,新自由主义推动的是全社会的去政治化。主体过程:坠入爱是无法把握、无可占有、无能为力,认可爱欲中的疼痛和消极性,如果他者必然带来变形与伤害,那么需要概括承受的巨大勇气,从自我到达他者再回归自身。11-10
  • 安东妮
    微信读书上飞快的看完了。怎么说呢,文笔粗陋到毋庸置疑是来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哲学从业者了(也可能非母语写作的原因?权当也是吧)。课后思考题:奥斯维辛之后写诗vs大数据时代搞哲学哪个更难09-01
  • 哭之笑之
    【藏书阁打卡】上帝之死、人之死、作者之死之后,韩炳哲喊出了“爱欲之死”,但是与前人一样,不是尼采杀死了上帝,不是福柯杀死了人,不是巴特杀死了作者,而是上帝已经死了、大写的人已经死了、权威的作者已经死了,只是被认出、被说出来了,韩炳哲笔下的爱欲也是早已经死了,因为他者的消失,因为差异的消失,因为无能为力。——这里的诊断一下子就彻底暴露了韩炳哲的法国当代哲学特征,差异、他者、有限(疲怠社会,列维纳斯在《从存在到存在者》就分析过疲倦、懒惰)。但是我认为,“爱欲之死”,只是韩炳哲理想的爱欲之死,而事实是爱欲不可能死去,越是垂死之境,爱欲越是绽放。韩炳哲的问题是他站在一个时代的高度去书写爱欲,因而忽略了低处小人物无能而丰富的爱欲。这是一个没有爱欲的时代吗?不,是一个多数人的爱欲被韩炳哲忽视的时代。08-20
  • #暗蓝#
    很好读。如果说爱是如塞林格所言“想要触碰却又收回的手”,那么爱欲之死无非就是“管不住这手”。自我无比膨胀,消灭了他者,拒绝保有不可触碰之物,于是爱欲变成了占有与消费,性爱变成了色情与剥削,存在变成了自我奴役。虽然可能缺乏洞见,但这部短小的作品对很多文本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很适合作为阅读相关主题的起点。11-14
  • malingcat
    爱,诞生于对他者的肯定,对自我的拒绝,和向死而生。而新自由主义的无差异世界,使爱欲死亡,可以消费的套路化的色情大行其道。本书的特别之处,是对几部电影的另类解读,尤其是《忧郁症》。07-16
  • Laputa
    爱是无能为力。取消他者变成无差异的消费。无面孔的性爱展示,是爱欲之死06-12
  • 把噗
    韩国阿兰·德波顿?文笔更差的那种。03-15
  • 鋼の錬金術師
    《爱欲之死》在德国是畅销书。作者在书中思考了当代社会中爱欲面临的威胁和色情的魅惑,以及他者的想象之于爱欲的必要性。对于韩炳哲来说,爱欲是勇于否定自我,肯定他者。在一个个体自恋和技术沉迷的社会里,他者已被消除。在如今日渐纳西西提(自恋)的时代,我们只能在“同质化的地狱”里寻找爱欲。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