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韭子
    我已经不相信对“本真性”“灵光”的过度浪漫化了。这一代人从出生就在技术和真实的交相糅合中处理视觉,从来不曾有一个未被科技污染过的世界,我们的精神图像也是极具复杂性的。反技术原教旨主义在当下显得毫无意义,当务之急是探讨当视听混合物的即时性四处存在时,我们所面对的图像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和“反常逻辑”共存?我们身处时间的哪一端?Virilio试图回答这些问题,但翻译显然没有。06-21
  • 无名猫之墓
    最后一章有点扯,总体不错。读的很认真,作为视觉研究的起点。王老师推荐。09-05
  • 尼古拉斯·周四
    一头雾水。视觉的形式逻辑时代,辩证逻辑时代,反常逻辑时代。我理解形式逻辑是启蒙时代,按照康德,主体对客体的特权建立在先验感性的时空直观上,对应透视学画法,通过某种形式逻辑掌控世界。而后图像机械复制的发明破坏了这一和谐,照片里的东西和人眼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知觉后勤的竞速破坏了感知与作为其基础的时间–记忆,机器反过来控制人,通向极权,这叫辩证逻辑。最后光间隔的时代完全将人隔绝在感知与思考之外,机器的图像制造与接收甚至脱离了图像,建构起基于光脉冲的自身的统觉,这与其说是反常,不如说是反人,人从此变得无关紧要了。“读头笔––有人见过一位作家为他的笔而写作吗?” @2021-02-23 20:16:1002-23
  • 普鲁托
    但也太难读了,到后面逐渐失去阅读耐心…06-13
  • 胡萝北喊叫者
    第二次读仍感于翻译的可怕,,,,即便如此还是很爱维利里奥的敏锐,,视觉焦虑贪婪、地形失忆、光线操控、知觉后勤、凝视图像、失去身体 颇有新启发03-21
  • leslieryan
    罗丹说整体的真实性借助于细节的非精确性!当我们以为看清看全了宇宙时、我们已经丧失了最低的想象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希区柯克也说观众是从记忆中制造图像!记忆就是想象力的回溯!年轻的我们都患上了视觉失读症、无法理解所读的东西、更没有能力再现再表达!这种某在意义的消失如果是美的、那便是夕阳之美、变幻莫测的、用以自我安慰地总结个人终结时代的方式!在艺术作品中、程抱一所谓的完美的作品激发人们置身其中的欲望、这种忘我的消解就是创作者和作品跌进消失的美学彰显!04-20
  • NNNicole
    何岸展览的标题“深紫”来自一组作品的名称,它是以一种颜色的感知试图回答经验、岁月和毁灭。特拉克尔用过深紫色的额头这个比喻,还用过狂喜的年代来形容深紫色,乔伊斯在写到“面对深渊”时也用了葡萄紫的海,后来我才知道葡萄紫的海早在古希腊就有给定的描述或象征,它指的是酒神和牧神的琼浆,其实就是另外一种黑颜色。与之相应的是另外一组叫“白光”的作品。在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中,光既指启蒙,也指黑暗和虚无。作品中有不少性的暗示,而性高潮其实跟光一样,耀眼而又瞬间,就像保罗·维利里奥说的,在那一刻,一切都消失了,仿佛坠入了一个虚空的深渊。 04-11
  • 啊啊啊啊领
    想到赛博宣言中从工业社会进入到后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 representation 与 simulation的转变。“地形失忆症”讲的是图像如何压迫精神意象,导致某种程度上的记忆崩溃;“不及一副图像”,在精确性世界里,更应该利用身体,利用行动中的运动,类似旧航海时代的一种游荡的诗意,去重新理解各种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公共图像”与“天真的摄影机”更多的是关注社会控制视阈下政治图像对人们精神的勒索;最后的“视觉机器”,挑明了虚拟现实本质上是远离观察本身的再现,在这里,人类“看”和“预见”的行为将被机器替代;也没有现实,基于观察的思想经历也可以被基于数据的数字经历替代。最后便是无处安放的人性。(事实上是没有读太懂 10-29
  • Eco
    短小精悍,符合我对virilio的一贯认知。06-29
  • Rhinover
    201125 二刷。果然和上一次看很不一样。这次重点关注到了“精神图像”的主观化问题,即这种“精神物质”是如何被再次客观化和主观化的。另外,自动化和机械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tech)能力。/最后一章非常精彩。与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并列出了基于光线(技术)的“反常逻辑”,反转的“观看”视角一下子就顺了。比较厉害的是对于“原则”又进行了“二分”,把“流动”理论化为“动能”,最后回到第一章对“机械图像”本身就是一种“迷惑”的论述上,问题就不再是Is it real?而是变成了Does it look like real?视觉本身作为一种关系,机器不再需要我们,我们不再需要真相,“逼真”是新的关系形态。07-06
  • 胖达叔
    翻译的问题还是有的,不过可以抓大放小,能读下去。这本书与无边的艺术,战争与电影、消失的美学重复非常高,原本不多的文本例子倒是大量重复,不过也就具有相互参证的意义,因为很多例子他在有些书中解释了,其他书中却并不解释。有点意思的是中间对印象派的分析,快结束的时候居然开始提到了专家系统,可惜是一笔带过了。还有就是提出了三种再现的逻辑,为其他地方暂时未见。03-21
  • ChrisKirk
    笑死,大概现在谷歌翻译也能吊打本书的翻译叭。07-05
  • oyster²
    对直播的预见性很有派头啊!05-22
  • 嘚嘚嘚嘚嘚
    维利里奥承接了挺多关于柏格森和德勒兹的时间理论的,对于技术媒介的批评似乎也呈现悲观态度。后面也探讨了很多战争、政治学、国家机器的内容,不是很明白。书中探讨到影像与艺术、真实性的焦虑问题是我需要撷取的。相对图像的命运,这本的翻译还是可以,但是关键的词翻译我实在无法理解orz,比如知觉的后勤学是什么东西....“记忆的内容决定于遗忘的速度”——这句足够概括我现在看完的状态。12-13
  • 十八爷
    地形记忆说很有意思,“有了地形记忆,人们就可以谈论视觉的年代,甚至谈论另一代人的视觉遗传”(p27),也就是说,记忆不能隔代“遗传”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空间勾连,两代人之间从来不会真正共享同一个空间。改造空间自然也成了最好的历史重构。以后再看城市、记忆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视角放进去。07-21
  • 虽然大家都在批评翻译,但就算是这么烂的翻译,我还是从这本小书里读到了很多惊人的论述。现实与艺术哪个更真实,光感与现实哪个才是虚幻,不得不说这仍是一本非常棒的哲学小册,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都糅合到一起改变着人们的知觉模式,读起来是很晦涩,但能读懂和有趣的地方也不少。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