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君山
    批评通过研究艺术作品的兄弟姊妹来解开而非逼问作品的秘密。它要求挖掘深藏在作品的多样性中的问题的典范,这就是哲学的整体性、体系或者说真理。虽然它是不可探询的,但批评可以使之作为典范的一个现象出现,并最终转变为典范从未有过的状态。在此,哲学引导我们从对长篇小说基础的观照上升到对其完美性的直观。首先应当注意长篇中的神话主题与中篇里的拯救主题的对照,这是在晚年歌德生命中的隐匿斗争,他在小说中试图挣脱神话的禁锢,而奥蒂利(其美由表象性决定)成了黑暗力量的无辜牺牲品。激情与爱慕都是表象式爱情的因素,而在动情中美的表象是和解的表象。如果爱情动摇不定,法律规范就会成为主宰。坠落的星星这一象征(希望的神秘主义)是《亲和力》中无表达/停顿的时刻,希望为和解的表象提供了存在的理由,只有这一表象才是极端希望的家园。05-10
  • JeanChristophe
    四星半.意外收获是可由此书确认有关侯麦晚期电影的看法(不妨注意《女友的男友》架构颇似《亲和力》):"作品中的人物完全植根于自然,我们不能对他们进行伦理评判,但可以从道德角度把握情节……亲和力的奇妙运作并不能解释人物本质内在精神上的一致,而只是说明了较深的自然层次上的特殊和谐."但本雅明随后做的是去-神话化也即超越实在内涵的工作,表象式爱情/自然/选择无奈让位于婚姻/超自然/决断.当结尾谈及批评要通过认识必要遮盖物而升为对美的直观("使目光模糊的泪水是美最本真的面纱"),联系赫拉克利特残篇和伊西斯神话,对比开篇上述引文即可察觉这里是"思想重新起头,辗转地回到所论事件";此类运动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中重现,而Ursprung正是要在歌德的意义上被解为Urphänomen.还需一读再读.12-31
  • V
    本雅明果然艰难。自然没有全看懂,不过进就看懂的一点毫毛已经醍醐灌顶。本雅明帮我看懂了歌德,谁帮我看懂本雅明呢。12-11
  • Vergängnis
    对本雅明来说,奥蒂利是歌德想要隐瞒的美的本质凝固的人物,双重性的无辜的明朗和最深处的黑暗,完全反悲剧,越出叙事和绘画的各自边界,在神话要素魔法召唤的实在内涵基础上,歌德想要寻找的原初自然,这一神话因素不是最终的。超越作者神话基底并使作品中断的奥蒂利这一「美的极致」,和解的理念完全不能成为可揭示的对象,在婚姻的伦理毁灭中绽出命运、真理,歌德软弱的,潜在与神话的搏斗、忏悔。真理内涵是文化炼金术士探究的终极活火,哲学任务不是神话的使命。贯穿奥蒂利的生存表征是非神圣的死亡决心,缄默固守的秘密。作品真理是没有谜底的遮蔽与赤裸的构型,她的躯体即是遮蔽,在生命消逝中也散去不可揭示的美,停顿封存此间世界的和解,成为星陨下歌德爱之希望的世俗救赎。02-10
  • “正是空想式的对自由的追求招致了他们的命运……”02-25
  • abitobssesed
    本雅明真是粗暴哲学所做的一个细腻转身。纤毫毕现,又混沌有力。这是思想者很难达到的一种清晰与一种融合。当然这不是说他的高度04-21
  • 練る
    阿多诺说,本雅明把世俗文本当作圣经文本审查,以此完成现代性的神学救赎。在本文中,通过对《亲和力》的批评,本雅明洞悉到在物性的婚姻崩解中发散出的神圣力量对脆弱虚浮的伦理法律及扭曲激情的反讽,洞明了歌德的写作对沉沦的爱与生命的救赎诉求。本雅明对文学作品的内部批评,往往是将原作烧为灰烬,而后又透过时代的棱镜见到灰烬里的火光。克制冷峻的行文就如同一个深渊,深渊的底里是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时世的良心。10-17
  • 时间与玫瑰
    本雅明作品系列第五发10-09
  • 甚小望远镜
    “最终的希望从来不属于抱有希望的人,而只属于希望所寄予的人。”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