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反馈
书名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作者
杨健
格式
EPUB,MOBI,AZW3
ISBN书号
9787509819975
出版年
2013-3-1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数
318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标签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豆瓣评论
泰恩河谷
套用序言的一句话,《中国当代文学史》(1983)把这十年称作没有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批判的黑暗萧条十年,否定了十年的“遵命文学”,却也忽视了在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下的人民大众民间创作的文学潜流。地下沙龙、手抄本、口头文学,知青、军队、监狱中,地下文学在废墟中建立,短短十年的迂回曲折导致总站在歧途被迫不断抉择,既是特殊的“彻底解放”,也患上先天营养不良的缺陷。—— 但这本书,这个还原视角虽很初级但应存在。
09-20
书虫
地下文学因其时代,史学价值远大于文学价值;狂热之后,却为后来的地上文学埋下了种子…
03-19
李斜陽
史料价值远超学术价值,典型的“伤痕文学”套路,把浩劫的罪责全推到某小集团身上去,然后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撇清罪责,继续作为清白的群体一身轻松地走向新时代。为何要说是封建法西斯主义复辟?为何不能接受这是建国后逐渐激进化的“革命现代性”中的集体主义至上原则慢慢对个人全面扼杀的必然结果?为何不能正视历史然后走向未来呢?为何在出现过这样一段就算讨论讨论西方哲学思想都要冠上“地下反*集团的帽子”被迫害至死的年代之后还不肯正视历史呢?反人道,反人性的根源不是由于封建复辟,而正是所谓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劣根性。何为新民主,本质还是人民民主专制。何为人民?本质还不是最高统治阶层说谁是人民谁就是人民,说谁是敌人谁就是敌人?这本质上和专制有什么区别么?#我就看看这条短评能留几天,会不会给我禁言#
12-29
清风不堪酬
虽然文字在今人看来有点迂腐,但是在90年代的背景下能够对史实基本上尊重(包括讲“联动”等),对受害者始终抱有同情的态度,可谓可贵。
08-13
老欧
引用的材料有点好玩,作者自己写的什么鸡⑧
07-24
黄不知
拖了两个礼拜才标记…emmmmm资料性是很强啦,但读着读着,总觉得作者的创作欲和强烈的情感色彩就无法掩盖了。比起“揭露”或“记录”的意义,就有点不知道该信几分…不过还是不错的资料书,看着书脊上亮眼的“中共党史出版社”更觉得心绪复杂…
09-13
一枝善樹
S酱推荐,那真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年代。
11-07
Cynthiastar
读这本书时有一种自己不在这个人间的极大恐惧感。。。很好的资料收集,分析则太欠条理。
08-08
赖怀普
我没有明天昨天是那样遥远谁不想把生活编织成花篮可是美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芒克
02-05
Sai.
2020.4月 一本写于90年代的书,算是对文革时期地下文学材料的收集整理。条理性不是很强,但还是具有可读性的。一个时代的苦难。
12-21
复归无物
课上讲到对"历史空白"的研究时推荐的书目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 墓地与摇篮》(北京:朝华出版社 , 1993.01 ),豆瓣条目没有。这本出版于2013年的《1966-1976的地下文学》,书名更换,内容也比93版少了一百多页。《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并不是秉承着一般的文学史编纂方式,它更多的是个人才情的汹涌澎湃。对地下文学的介绍多是用一种饱含疼痛和热烈的感情去使用所援引的材料。整本书几乎是用大量材料堆积起来的,材料堆积以及对某些作品的评价实在是过高了,让人头痛。但换个思路想,能保存这么多材料,也难能可贵。结尾时介绍书中81名人物命运的结局,浓缩了一代人的生命。
04-25
假白勺
剖心有血涂青史,滴泪无声哭故人
01-26
何丽丽
很好玩的一本书,找到了不少笑点,比如知名人士写的诗,赵朴初的《听反曲》还有廖沫沙的七绝啥的,嗯,还有丁聪给聂绀弩画的老头上工图;各地知青写的诗也很有趣。通过读本书,对文革时期的文化生活状态了解更多了。不过,因为不清楚作者是通过采访还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的创作,所以对某些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且作者有时候写着写着创作欲就上来了,感情也压不住了,这就让人闹不明白他是在写小说还是在介绍真实的情况。这一点在陈明远一章体现的格外明显。大哥每次被整的半死的时候就诗兴大发,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12-19
石衣戈
提供了很好的引子,期待这方面的学术专著出世。
12-07
陈文俊
一开始的几十页都是当年的地上文学啊,后面也没什么兴趣看了,而且还做不到理性平直的叙述,反而我感觉他字里行间对文革运动还带着热情洋溢的心态在写啊写的,让人生厌,这场太上皇主导的浩劫把文化都毁个奄奄一息了,这位作家还用最亲切的口吻一口一口地称呼,不愧是朝廷官方出版社的豪华出版物。说实话翻个wall看点维基比这种破烂书要有营养多了。
05-17
芸台
作为资料性和故事性都可读的一本书 但是对归因方面难免避重就轻,私以为把责任完全嫁接在四人帮上是不全面的
06-10
57
其实主要是材料串联,和初级的文本分析,初读嫌弃,慢慢觉得可爱起来,因为作者下笔迂腐到近乎老实,有一股痴痴的对文化人的怜爱。于是不自觉地,甚至很意外地,让冰冷机械的材料,溢出了个人化的色彩。而在这些具体的个人和文本展开的过程中,更大的那个历史也浮现出来,每一个留下的字和细节依然能够复活。尽管历史岿然不动,环环相扣,和《东风》中对五月风暴遗产的总结一样,后来的自由主义文化也是从文革中孕育而来。
06-12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