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人文社科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反馈
书名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作者
【美】 巫鸿
格式
MOBI,AZW3,EPUB
评分
8.3
ISBN书号
9787108057020
出版年
2017-1-1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数
293
定价
59.00
装帧
精装
标签
艺术
豆瓣评论
林雨飞
巫鸿的一本演讲集,相对于专著来说更通俗易懂,几个角度选得都很好。让我下次再去博物馆看中国文物的时候更好的了解了它们的意义和价值。有兴趣再看看他的其他几本书。#No. 064#
08-09
悲欣交集
书后附录两篇访谈有点差
05-01
þ
比什么都不是是一点,比什么都不懂懂一点。
02-22
靡靡懒散人
dr巫又对自己的学术体系进行升级了,这次吸收的是“全球美术史”的观点,并借此观点回顾了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也是对他诸多学术著作的导读。讲真,按照dr巫的学术逻辑,做文学理论的去做艺术史应该非常的容易。
06-18
孙道德
一股浓厚的圈钱味道,基本就是科普中国美术史,新瓶装旧酒般放置一个全球景观的概念进去,刚开始以为是和德波有什么联系,看完整本书发现只字未提,作者也没有说清这个全球景观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对中国艺术的介绍和巫鸿之前的书基本完全一致,如果之前完全没有看过作者其他作品,倒也能管窥一二吧。
09-05
丛林宜歌
第一章谈礼器,承接他的《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可以说是补充和生发,也算对贝格利等抱质疑态度的汉学家作了回应。第二章谈墓葬,可视为他自己的《黄泉下的美术》浓缩版,互为阐释,换了个角度。 手卷和山水没有大图看,所得有限。讲座稿太精简,还是不如著述好看
09-01
eien99
作者:一般、2 装帧开本手感:开本小、3 画面图像清晰度:图片小且多,有些是彩图,不怎么清楚、3 印刷字体:还行、4 内容:深奥,专业、4 厚度:适中、3 价格:稍贵 3 ;总体较专业,只能看看图片
06-15
森雲
复旦讲座,相当于其著作的索引吧,作为入门可看,如果看过他的几部就不必看了。
02-18
郁则
新瓶装旧酒这话也不完全对,巫鸿的讲述方式的确引人入胜,值得分析和学习。所谓全球景观,其实不止是引入参考体系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借由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来打破在长期研究中形成的二元论对立。可惜基础工作尚未扎实,巫鸿这个指路人的身份未免建立得太过急迫。如果我们考虑到这些艺术珍品或者文物遗存在当时的占有者,就能发现美术史只是一个在特定阶层范围内才成立的学科,至少几次演讲中的叙事手法带有这样的偏向性。但是追溯其起源以及稍微关心一下当代,就知道或许身份的转向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因为权利首当其冲,审美和观念纷纷退居次位。不论是重器或是纪念碑,藏或者显的埋葬,对图像私密或者公开的观感方式,以及面对山水产生的灵修或是崇高体验,恐怕都只是对权利生活的追忆和存念。简而言之,美术史脱离不了精英化的写作套路。
11-20
零度倾斜
巫鸿真的是我最向往的艺术史学者类型,亦古亦今、亦中亦西,亦庄亦谐,幽默、有趣、有见解又广博宽容,也有自己的原则……每次他都会提出很多有趣的小问题发散性思维,但最后还是收回聚焦自己的研究立足点。非常活~~ 这本书的四个关键词:礼器、墓葬、手卷和山水——了解这四个点对中国美术乃至古代文化都有一个景观式了解,当然这对巫鸿来说是广博精深、深入浅出之下的“景观”。
10-29
大旗虎皮
2015年巫鸿应复旦大学葛兆光邀请,面向学生和老师做了四场讲座,分别以礼器、墓葬、手卷和山水为眼,重点强调如何在全球艺术景观的研究视野下,看待中国传统艺术的特质和价值,本书就是讲稿纪录,差不多是巫鸿对已有学术成果的简要总结,图片编辑很用心,讲座后面附上了现场对答
06-30
安提戈涅
巫鸿在四个问题里涉及到让人眼亮的提法,可以说都是基于西方视角的或者西方学术传统,比如媒介-空间与手卷的关系,中国艺术非写实与反再现的特点、山水画中微缩的主体呈现,等等。想起了看《观看王维的十九种方式》里,中文诗歌一遇到西文的翻译,就会被莫名地创造出一个写诗的、呈现的主体之我来,而在中文原作中,本来是无我的。所以,巫鸿对山水画中的主体、手持画卷中的个人性的考察,实际上也是一种基于西方视角的创造。
08-22
卡诺
南京。总疑心“景观”是“view”译错了,应该是“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古代艺术”。
09-27
一八
开篇即选了一件伪作当插图。所谓全球景观,其实是谈中国古美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独创性,于是避而不谈中国与其它地区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以及不同文明来源的共同艺术特质(如果有的话),简直反全球史观。第一个主题,我不赞同礼器具有“纪念碑性”的说法:礼器与纪念碑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其有明确的限定范围(特定人群的祭祀场合或封闭的墓葬环境)、而不是全然公开的,它的权力特征也支持这一逻辑,相反纪念碑即使在建造时只为一部分人认同,它之所以被建造出来也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同。第二个主题,我始终认为墓葬应当作为文化史或社会史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美术史。将壁画等元素放在整个墓葬中去理解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一种研究方法,但不能因此将研究对象扩大化为整个墓葬、甚至包括葬制。第三个主题说是讲手卷,其实基本是叙事画传统。随意性太大
01-16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