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大和田晓
    关于土地集中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会维持稳定的观察很好,不知道如今高效的工具下是否依然适用。11-08
  • 羡鱼
    借标反行为。db的下线真的越来越低了。04-11
  • 欲语迟
    标记港版反行为。调查很细致,罗列的证据也比较充分,但是可读性较差。篇幅还可压缩,一篇论文足以。11-08
  • 这么近,那么远
    按需。作者高王凌在写作本书时,在自己大量的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史角度入手,以地租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历史上农民和地主的关系问题。一改以往学术研究中地主即为剥削者的定势,更多关注农民的“反行为”——抗租。对历史上似已成为定论的地租率问题、地主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改良性的反叛。07-11
  • 朱颐钊
    此书观点:实际地租率为土地总产出的30%或者略多;「地主」并不构成「阶级」;地主所得仅为农业总产出的12%或更低,拥有土地只是保本而已;至少就清代而言,并不存在土地兼并的趋势。第四章讲了农民抗租各种花样翻新的方式。不过,就生产关系而言,要得出一个跨地域跨时间都有效argument,恐怕还是困难而危险的。12-30
  • 阿华田
    代标反行为。此书有开拓之功,提供了不少内部材料与调查访谈的内容,但是行文风格实在是枯燥难读。09-23
  • 勿Q痴线大人
    非常全面地对前辈学者探讨该专题进行分析。03-14
  • 老姚
    对地主经济有了一个再认识。08-23
  • 小书童
    高老师的风格不是传统的学院派,似乎有些急于求成了,资料也多二手09-24
  • 向左看,向右看
    一些在我看来很新奇的观点,可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就是这样。05-25
  • Larene
    补充了一些原来不知道的事实,理论一般06-23
  • 易行难
    先不论该书从零散论据所得出的结论究竟是否严谨、是否典型,早在该书出版的二十余年前,易劳逸在《流产的革命》中就写到:“实际上就像一般经济不发达国家一样,税率与现代化工业社会相比是不高的,例如,河北某个农村中中等收入的农民,只把他们总收入的百分之十用于纳税,但是由于这些农民一直处于仅能维持生活的边缘,因此税额即使是少至一年二十元,也意味着吃饱饭与进当铺的区别。”作者当然可以给出一个百分比数值,来证明其所谓“农民负担低”的事实,但难以掩盖的,却是农民实际生活情况在本书中的缺位。农民在交完租税后,他们的生活条件究竟如何?是否有能力支撑家庭、抵御风险乃至扩大生产?作者是无意关注这些问题,抑或是在刻意回避?考虑到作者的个人倾向,本书的写作恐怕难免先射箭后画靶之嫌,在学术价值上值得商榷。04-06
  • Steed
    翻了翻 觉得有些粗 清末(太平天国之后)折租的问题似乎没有看到04-29
  • 一个小标点
    会想起《农民的经济道义学》和《旧制度与大革命》,读过其它书后,会觉得这本书里的主要观点平平,斯科特那本书回答了农民什么时候会暴动,为什么,简单说来,并非剥削不严重,但只要有一丝生存的机会,他们都不愿站出来,甚至可以为此忍受更重的剥削。所以这本书里再谈租税率下降和农民抗租就不再觉得特别,抗租或起义未必是因为租税率高,不是数量值有多高,而是平衡被打破,他们不堪忍受。“不论任何统治如果要加以维持,即使得不到人民积极的拥护,也必须得到人民消极的容忍。”“有些地区农村人口的境况,就像一个人长久的站在齐脖深河水中,只要涌来一阵细浪,就会陷入灭顶之灾。”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