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阳明大传
反馈
书名
阳明大传
作者
束景南 著
格式
PDF
ISBN书号
9787309144192
出版年
2019-12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定价
198.00
装帧
精装
标签
哲学
宗教
豆瓣评论
寻陌185888443
束景南本科就读于南大历史系,逛夫子庙的时候一块五买了本《阳明全书》。大学毕业赶上文革,恢复高考后研究生考入复旦中文系,听说了朱东润的《王阳明大传》。调到浙江大学工作后开始写《阳明大传》,廿载始成。
04-27
guanguanguan
束老先生的大名,早有耳闻。这本书一定要跟老先生三十年前写的《朱子大传》一起读,这样才能真正读懂王阳明,读懂王阳明的思想
03-03
暖暖心理
一套很厚的书,有上中下三册。史料翔实,有很多引文。适合对阳明心学有一定基础和了解的人阅读研究。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从出生到死亡,贯穿着王阳明的仕途经历,心学发展历程和文治武功。语言流畅优美,但是立场太偏颇王阳明,将其描绘成完美的圣人,皇帝和奸臣反对派各种愚蠢和黑暗,和他论道的不同思想的人也都被作者否定。个人看来作者的写法回避了人性的复杂,显得角度比较单一,挺遗憾。
05-28
安石
作为资料的收集、罗列是可以的,作为传记则过于冗长;作者的解读存在过度的问题,用力太猛,给人的感觉是淹没了阳明的本意(也许仅是本人的错误印象);作者过于拔高了阳明,其实就思想而言,阳明未见得有多高明,不应毫无原则地吹捧。
06-13
Ringosun1130
和作者著《朱子大传》一样,考证严谨详实,多破史料错漏与迷案。不足在于阳明及阳明门人、朋友的诗引用过多,虽诗以咏志,但还是显得累赘。
05-05
错觉
完整读完的第一本阳明著作,语言流畅,阐释清晰,基本通俗能懂。每一个学问的探索,都经历无尽的思辨和斗争。第一章介绍了阳明的家族和出生情况,伟人的生世自带祥瑞和传说,第二章讲阳明青少年求学,表现出非凡的天资,第三章到最后第十七章,讲阳明心学的诞生和不断发展,也是最本书的核心部分。启发于程朱理学的“同”,到发现“异”,再到证伪“异”,再到发展出“新”,再到论证“新”,这一过程无比漫长,充满艰辛。这一过程,因为与当朝思想正统程朱理学唱反调,阳明遭受皇帝及朝臣的算计和打压。阳明心学,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前几个阶段文章解读好理解,但最后致良知阶段,文章大篇幅阐述,比较难懂,细微变化难以把握。总体,读此书,获益良多。
11-17
豆友195007706
关于阳明的传记繁多,这本绝对排得上top3……非常喜欢作者的文风和写法
11-14
唐安易
专家级别,作品严谨,考察出了阳明洞和阳明名字的由来。
12-18
今天不吃妙脆角
整体都不是不错的 有一点不是非常的明白 王阳明是先出居庸关在梦到伏波将军还是梦到了伏波将军才出关考察的?和年谱不太一样的感觉
12-23
墙角的烂草
他居夷处困,困知勉行,于万死千难中,一步步圆融洞彻,扫除廓清,很多人看到他的良知之教,他的功名事业,无可匹敌,但在怀疑,在贬损,在黑暗的官场和所处的君王面前,他早已看透吾人失脚样子,所以蹈必死之地,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世人皆是牵于毁誉得失,不能实致其知耳。事事物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尽管世态如群蝇,每个人的良知在萌芽状态,需去蔽,看到自己的私欲,他人的私欲,在践履上下功夫,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要有仁心,立诚,肯自磨涤,除去功利之心,通过致良知,构建人。也就是承认作为人的基本情感需求,欲望、情绪、习性,扩充良知,而这一切,都要去更具体的人和事上练,直面问题,让心态平实真切,看懂众生相背后每一个人与人事交接的场合,虽每事每变,也要立心立诚,戒慎恐惧,常住不断。
10-07
书中乌托邦
详细介绍了阳明三个人生阶段的故事
11-18
壹只新新
作者有意模仿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的写法,引用了王阳明及其周边学人的大量诗词、文章、书信等,导致篇幅过巨,读起来颇费心力。说实话这种写法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真的很不友好,读者要是有看这数十万字引文的时间和功力,还不如看《王阳明全集》。作者写的《朱子大传》就不似此书冗长而乏味,私以为论学的著作,还是多用自己的话来说比较好,这样读者更能看得进去。反之,引文越多,读者越少,也越让人误以为作者有凑字数之嫌。如写到王阳明参与李梦阳举办的诗会,作者竟将与会的数十人的和诗全抄录了一遍,一时不知意义在何处。总而言之,虽然此书材料巨富,条分缕析,事无巨细,但不及《朱子大传》珠玉在前,《阳明大传》难续其华。
07-25
亢龙无悔
等了多年才真正出现一本专业水准一流的王阳明传记,绝对称得上含金量最高的一本,没有一本市面的通俗畅销读物可以比肩,这个评价不是说这本书完美无瑕,而是作者用功之深,态度之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才对得起王阳明三个字
05-15
Drope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6-12
乾元
今人论宋明理学总觉得是以空对空,读阳明传特别有如此之感。阳明自游耽佛老辞章之学,终归于儒,毕竟处官场家庭世俗用世中;再次,以陈白沙“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为座用铭,于心学前路矻矻探索;复次,贬谪至龙场,接受现实状况而力行改进之途,通过转换“格物在致知”概念,形成“知行合一”内存于心,外表于行的新气象,故能自我悦纳,开心学新途;最后,经过世事沉浮,以“致良知”为概念途径,天泉证道成总的修养体系“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至于后续所谓“八句教”的顿渐演变已经无关思想大局。其实,宋明理学的关键问题就是天下士人共识问题,无论是后世形成的总结概念还是流变中的支流分脉,亦不过是统领天下与割裂天下的工具,思想研究需要落到实处,而非以空对空,沉迷细节往往导致离散全局。
07-22
豆瓣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