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kino
    挑着看了下,学术宅反女权的经典文本,冷静并富有激情地表达偏见。23岁呢,正是受大男子主义影响的部分男性厌女症和雄性自我意识膨胀的年龄,也是为了进入象征界而背弃母亲,认同父权秩序的时候,如果豆瓣上那个什么远邪盗号的韩姓小朋友好好读书宅到大学毕业,说不定也能写出类似能自圆其说的偏执文本。但是想想看,那是能指和所指还没有分离的百年前,大家都还在用狭隘的本质论的东西对掐,巨人的肩膀也没那么高,在那个语境下,其详实的论述也有意义,比如被后辈作为反面文本受到启发。04-25
  • 远方の夏
    哈哈哈哈哈哈别瞎phallus扯了。于是说把这本书列入青少年应读书单的傻x到底是怎么想的。09-13
  • ethereal
    极端仇女gay罢了。如果每个男的能有这样的觉悟自杀把世界话语权交给女性,那么将会是文明的一大进步。08-25
  • 倏逝波
    五星并不意味着他写得多么“正确”。书里的“男性”我们宁可看做一个观念(无非是更高层次人类形式的观念吧),而不会将"他"视为这个性别的绝对特性。倘若自身的自主性要强韧到此种程度才作为精神性的男性存在,那么悖论即,笔者也只能爱上一个心理上完全不需要笔者的人……07-30
  • 如果非要让我说一个真心崇拜的心理学家,首先绝对不会是freud。只有Jung和Weininger了。Weininger对性别的理解和阐释是如此独到和奇特,这个20多岁哲学家连死都死得很富有传奇色彩。也许真的是所有的天才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分裂,也正因为精神分裂所以他们思考问题和看待事物的方式才与众不同,才能得出那么多毫无纰漏和逻辑性错误、精辟到足以颠覆你世界观的独到见解。12-05
  • 上山打恼虎
    本书在给结论前也给出了论证过程,让我们得以看见如此多的漏洞,把意淫当做真理,时而经验主义,时而本质论,把生物现象目的化,把人造的神话当做历史论据,再加上他趋向极端的狂热气质,写完后自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按他的逻辑想下去,本质不是为了高尚的人生,没有达到高尚的可能。他让男人在行为上尊重女人,在情感上蔑视她们。他推崇绝对的天才,绝对意义上的男性气质,而对女人、黑人、犹太人等妄下的结论,都是来自同一种本质二分法。不是所有绝对论断句都配称为真知灼见。因为已经读过了后来波伏娃对他某些观点的反驳,看到所谓“最卑劣的男性也比最杰出的女性高级”的话并不会愤怒,只是越发感到逻辑学的深刻重要性,否则脑海里那些脱轨的高速列车可能会载着你一路直冲下地狱。三星,给这本已过时的反面教材曾起过的历史作用03-16
  • 三童
    如果魏宁格混豆瓣,估计会被女权人士喷成粉末。幸好这本天才之作流传不广,否则洞见都被偷了去。不易流传的原因是缺乏论证,别人从中偷取洞见加以论述,就成了大家,比如波伏娃就是一个明目张胆的盗贼。接受洞见需要同样天才的心灵,但愿有心的兄弟们可以遇到这本书。04-05
  • 弗路
    天才。天才死于自身能量的耗竭。天才死于偏激,天才死于对自身命运的服从,天才死于巅峰,天才埋在深渊。天才死于最深刻的洞见和最让人吃惊的偏见。天才如同流星划过这庸常的夜空。天才对生命,言,都太吝啬,不愿多留在世上将其分享与众人。09-01
  • 素斐
    作为一个女人 我认为他的观点惊人准确 尽管一个完整的论证都没有给出12-28
  • gorbinster
    惊人的洞见力与谦逊。有趣的是,愈被此书冒犯,愈说明作者冒犯言辞的合理性。06-18
  • 甘蓝
    如果作者活在今天,经过充分的科学实证研究训练,并总结百年来科学家们在性别研究上的数据支持,就不用惜死于23岁 - 因为他根本不会写成这样。唉,看看这里的评论,深感心理学和性学科普还是不够给力啊。04-13
  • 旁骛
    偏激,但是敏锐。若是不加分辨就给作者扣上“直男癌”的帽子,似乎懒惰了些。一个绝对政治正确的世界是很无趣的,有意思的往往是偏见。(这话本不必说,算为一星鸣不平吧。)以下是阅读感受:作为一位女性,我在阅读的数个瞬间里体会到了被看透、戳穿的震撼和羞愧。10-17
  • momo
    这个世界不仅是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就连女性也对自我有偏见,还能好吗??05-20
  • 李BOBO
    读这本书的前提得明白作者不是在评书性别而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男女“类型”,是一个抽象的概念。03-01
  • 我觉得对德式意淫不感兴趣之后,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比这种东西显得更可爱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