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论

  • 泽漆
    在学校图书馆匆匆翻过三篇。这部短篇集杂糅了宗教、历史、政治、哲学,尝试探讨人类通向永恒的几种可能。博尔赫斯凭借对西欧与北欧文学传统的习稔,得以弋游于卷帙之林,并重构人类往昔的荣光。古典之岩中激发出的实验之电。09-17
  • alain.proust
    从《阿莱夫》的空间建筑师延伸为《沙之书》的文字学家和书籍考古学家,格局看似缩小却有了更加纷繁复杂的包容性(前者如《小径分叉的花园》后者如《通天塔图书馆》)。同名短篇曾经在中学课本上学过,结合整本集子一起又有了更多意义(暗指整本书本身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我怀疑我是不是读得太快了。08-09
  • 莫斯科黄昏
    博尔赫斯越到后面的作品越好,这一本近乎混淆了小说和哲学著作的界限09-19
  • 不死鳥
    他的脑袋、写下的每一行文字都是那座图书馆、那本沙之书,在虚构的真实里不能自拔05-19
  • 劈头士》睁木
    已购。来回读了两遍,第一遍的时候并不喜欢,感觉掉书袋的地方太多,故事性亦无出彩处。但是想了想却忍不住读第二遍,读出许多意犹未尽的地方,而正是这些地方能像梦魇一样缠着人。虽然在我个人心中,写小说的博尔赫斯还是不能算大师级,但他真是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话说着,我还想读第三遍了。。。08-28
  • 黎黎小叶子
    空间、几何、对称、无限、梦境、迷宫、哑谜、隐喻、不约而同、不言而喻…… 博尔赫斯的小说多数读来都很酣畅,只是不敢说能够领悟多深。04-21
  • 欢乐分裂
    4.5;可以从《代表大会》中读到卡夫卡的痕迹,可以从《事犹未了》中捕捉到爱伦坡的气息,但沙漏里的沙粒、不舍昼夜的河流、未出口的词语图腾、贝雅特丽齐的短暂出场,都是典型博尔赫斯式的意象;从散佚古本、残缺原稿引发的文本追溯,从道听途说的轶事展开的传奇,以妙笔生花窥肉眼无法得知的维度空间,不可思议的旅程。09-20
  • Jabberwock
    《代表大会》里的隐藏信息:亚历山大·费里=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西班牙语”菲耶罗“,短刀、匕首之意,和赫尔南德兹的《马丁·菲耶罗》遥相呼应;奥利维里奥·吉龙铎,Girondo和girando(转动),暗示吉龙铎喜欢周游世界;亚历桑德罗·格兰克,父权的缩影,格兰克影射苏格兰历史上著名的格兰克大屠杀,坎贝尔家族军队在格兰克屠杀麦克唐纳家族。小说结构上模仿《神曲》:地狱,特维尔向格兰克建议的无穷大的图书馆,“一个不断扩张的圆的中心”=地狱圈;亚历山大·费里在伦敦的一年代表他穿过炼狱,他和比阿特丽奇的爱情就是但丁在炼狱山山顶和比阿特丽奇的相遇;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就回到了天堂,格兰克接受神启,命令特维尔烧掉书,摆脱被误导的处境,变为慈父式人物,善终于战胜了恶,连特维尔也承认这一点。06-22
  • 道满
    世界上再没比博尔赫斯更好看的啦!!!!08-25
  • 方枪枪
    一次奇妙的阅读体验,跳跃性的叙事,令人惊奇的想象,乖张的个人主义感知与认识,仿佛是迷醉之际坐过山车一样。文本中谈论各种人生的可能性,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阐述作者对世界的认知。通篇如意识流一般的笔法,对,就是那种天马行空、恣意汪洋的自我表达,让人回味的不仅是作者的想象,还有里面那些似是而非、耐人咀嚼的破碎的形而上的哲学想法。真的是太神奇了。08-03
  • 孟冬
    从与自己的隔空对话到最后对无穷无尽的书籍的再次隐喻。70多岁的博老再次回到了隐喻和幻想的写作中来,只是这本的篇目耐读性没有《阿莱夫》,《杜撰集》的高,但如果沿着他的创作顺序来读,这本有一种同样写于70岁以后的《布罗迪报告》也不具有的,那种年老者才有的冰冷而平静的叙事口吻,好像他在时间里住久了,只是出于习惯的在无限的空间里继续言说着什么罢了。说给谁听呢,说给他居住的宇宙听。04-20
  • 成知默
    2016年已读024:博尔赫斯的这些故事就像无穷无尽的“沙之书”,回环往复,没有尽头,没有答案。在清醒中做梦,在梦中清醒;在如水般流逝的时间内,试图寻找一种永恒;却又因对无穷的恐惧,而回归有限的真实。02-26
  • 风独
    算是最适合捧着薄薄的实体书,一页页翻开,一章章读去。从“另一个人”、“乌尔里卡”及“代表大会”的具体描述开始,渐入“镜子与面具”、“乌托邦”等的隐喻和奇幻,再而转向“贿赂”、“阿雷东多”的现实,最终以“圆盘”和“沙之书”的总括结束。全书尽是宝,俯拾即是。11-22
  • 元非
    感觉文学理论应该有个词来专指 看了太多关于某作者的文论甚至对其的仿作之后很久终于开始读原作但已不复有震撼感 的悲哀吧12-26
  • [已注销]
    每一篇都很有意思但是看完了又啥都记不住…01-07
  • 猫姆
    几乎看不懂……非常神秘,文笔太敏捷莫测了我连他的思维末梢都抓不住04-02
  • softnan
    有始无终的感觉,故事跳跃性很强,读的时候漫不经心,突然看到一个新名字,心想这又是从哪里跳出的?博尔赫斯的书常让我做如此的感想,以至于对于他的任何招术都产生了抗体。12-02
  • 江绪林
    一些小故事:与自己的超时空对白;与一个女人的短暂的邂逅;一个涵盖宇宙的代表大会;一个嘎然而止的故事;异端教派的名字;“生活也给了我一切...意思是奇迹”; “一个厌倦的人的乌托邦”比较忧郁,讲述了遇上几千年后的人的无尽孤寂;一个刺客;沙之书是一部可怕的无穷无尽的书。 嗯,博尔赫斯犹如一位历尽沧桑的百岁老人,在繁荣崩塌后、冰冷而安静的废墟中寻觅些、言说些什么,没有激动,而是冷清,但也带有一丝渊博的高贵。09-17
  • 齐物秋水
    流沙回返沙漠,书籍归于书海。11-17
  • 歧木零
    任何以书为主线的小说都让我津津有味。不管是无限的书,作为组成部分又被焚毁的书,手稿和诗行,等等。唯一不满的是每读一篇就不得不再次去适应人名,并且花力气找到观察事物的角度,和弄明白故事的主线。好在可以重读。世间有“境界”一物,用来描绘这个不可一眼看尽的世界,比如乾坤大挪移的最后一重,神的诗行,无限的图书馆,因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境界有时阻止了人们的探索,对他们而言只要听到描述就足够向旁人吹嘘了。作家越喜欢这样的题材,就应该写得越短越好,越少越好,免得露出破绽。世上的梦都已被梦过,所有的语言都已被说过,语言是成了体系的引语。如果一本书中能见到神秘教派、故事化的数学或哲学概念、奇特的图书或图书馆、恶徒或刺客、侦探故事,以及天方夜谭,那这本书就可能是博尔赫斯写的。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