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阅读
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首页
读书
小说文学
從「尊明」到「奉清」
举报
书名
從「尊明」到「奉清」
作者
孫衛國
格式
PDF
评分
8.7
ISBN书号
9789863503088
出版年
2018-9
出版社
臺大出版中心
页数
592
定价
NT$850
装帧
精装
豆瓣评论
落寒斋主人
基本上是作者《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的延伸,时间上从明末进一步向晚清民初扩展,讨论的问题也比前书更多(比如从关帝信仰来看朝鲜王朝的对明态度确实很有趣)。史料方面就不说了,依旧是那么踏实。下编其实更见功力,从朝鲜士人(主要是北学人士)与明朝文人的交往来阐述从尊明到奉清的意识转变,由小见大,真的非常厉害。
04-12
我睡了哈
大明旗号的姊妹篇,研究朝鲜王朝对清意识的关键问题与演进历程
05-31
渔舟唱晚
这就是孙老师说的,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探讨同一问题的典范之作。给人方法加新知!
03-18
白象似的群山
选读了部分章节,檀君箕子一章颇有启发。
09-08
朱颐钊
本書各章都是自成一體的議題或者故事,讀來比較輕鬆,不過確實不如十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時那樣震撼。
06-04
天朝。。。努力
近代史的方法与技巧在明史中出现,其实内容并不符合今天的“政治正确”
01-31
我是猪
内容殷实,学术论文集,大部分内容可以在知网找到
02-14
隐清
为什么要“尊明”,除仰慕大明文物风华,谢壬辰倭乱复国之恩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明已亡于满夷之后作为“东国小中华”继承朱子儒学诗书礼仪之“中国正统”的自豪感。为什么要“奉清”,是在清军入关以后怀柔“德化”的背景下,燕行使从民间、官方士人广泛多层次交流之中发觉大清之繁荣并已复兴“中华正统”,来反思自己从前盲目“尊明”的狭隘观。从追祀箕子到礼拜檀君,从“周官旧制”到燕行“北学”,朝鲜王朝的政治思维始终以中国为参照来调整自己的位置,世界史上也很难找到异国如此文化相通,洪大容与清三士的君子之交是千古佳话。
10-29
鸭鸭博士
孙卫国的老师读起来是真舒服。
01-23
約德
尊明的底蘊並未因奉清而改變。隨時代推移,朝鮮人與清人的交遊,由未得功名者逐漸上升為朝官。
12-18
豆友194947322
不知作者是否有计划写当代中韩关系,个人对半岛去汉化的过程(包括日殖时期)及心态比较感兴趣。本书分为上下两编,第一编讲述朝鲜对清认识的演变,一部分内容与其博论重合,第二编为燕行使对清认识的变化过程,主要以北学派与清朝士人的交往为核心,是为本书的主要看点。作者将本书定位为“大明旗号”的姊妹篇,诚然,本书的内容基本是前书的具体化。收获:“小中华”思想发端于统一新罗时期,与佛教有关。箕子被认为是“教化之君”故而受到尊崇,关于檀君与箕子的塑造问题,核心还是现实需要,箕子崇拜始于高丽时期,包括箕子墓的发现,记得金日成平毁箕子墓时宣称是空坟,如此看来应是事实。中朝士人的交往,文化学术方面主要以中下级官吏为主,关于朝鲜人不与满人交往,感觉也是个好题目。近代以后,朴珪寿、金允植与清人交流则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
03-30
咸南海東
作为《大明旗号》的姊妹篇,本书做的相当成功。前半部分承接《大明旗号》讨论的话题,从其他几个侧面说明朝鲜尊明思明意识的内涵与变化,后半部分则选取中朝文人往来的重要前段,从乾隆中期的洪大容到光绪年间的金允植,表面上看是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深层次是朝鲜对清观的变化,这几个例子,正是变化的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尊明从显性变为隐性。我觉得,奉清是在客观环境下的权宜之举,朴趾源认为,等朝鲜强大了在行尊攘之事不迟。尊明刻在了韩民族的精神中,今天虽不讲尊明,但对中国是不是又举起了攘夷的旗帜呢?
07-08
一桥阿尼玛
论文成书,读起来却也没觉得多割离,就是部分内容有点点重复。文献功夫极其扎实,先行成果的罗列很有启发性,佩服佩服。关于箕子地位的浮沉,关王庙的兴废,类似的问题很有趣,如果能与中华问题建立联系,就更有思辨意义。这样的案例的确适合东亚的视角。最后,佩服佩服!
02-13
尚水堂
中韩关系史三部曲之第二部
12-25
中世与近世之间
不知作者是否有计划写当代中韩关系,个人对半岛去汉化的过程(包括日殖时期)及心态比较感兴趣。本书分为上下两编,第一编讲述朝鲜对清认识的演变,一部分内容与其博论重合,第二编为燕行使对清认识的变化过程,主要以北学派与清朝士人的交往为核心,是为本书的主要看点。作者将本书定位为“大明旗号”的姊妹篇,诚然,本书的内容基本是前书的具体化。收获:“小中华”思想发端于统一新罗时期,与佛教有关。箕子被认为是“教化之君”故而受到尊崇,关于檀君与箕子的塑造问题,核心还是现实需要,箕子崇拜始于高丽时期,包括箕子墓的发现,记得金日成平毁箕子墓时宣称是空坟,如此看来应是事实。中朝士人的交往,文化学术方面主要以中下级官吏为主,关于朝鲜人不与满人交往,感觉也是个好题目。近代以后,朴珪寿、金允植与清人交流则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
12-09
豆瓣评论